2月18日,正月初九,一场以“龙炫民族风 多彩跳花节”为主题的安顺经开区苗族跳花节系列活动在宋旗镇三合苗寨举行,3万余名各族同胞和省内外游客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赏苗族风情,共度苗族佳节。
记者 陈婷 摄
苗族跳花节,是贵州苗族同胞为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而举行的一种民俗活动,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跳花’一词为汉名,因坡上栽有花树而得名。安顺苗族人口有44万余人,目前全市有40余个跳花点。每年农历正月期间,每个地方轮着开展跳花节活动,各地苗族男女云集共庆佳节。”安顺市苗学会会长杨志凤向记者介绍。
苗族跳花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元素和文化内涵,承载着苗族的文化记忆、生活智慧、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更寄托着苗家儿女的美丽乡愁。苗族跳花节不仅是苗族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表演节目也吸引了各民族同胞参与,展现了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记者 唐琪 摄
盛大的节日庆典,热烈奔放的习俗风情和斑斓多姿的民族服饰构成了异彩纷呈的画卷。下午1点45分,伴着欢快的苗家迎宾舞、竹竿舞,来自五湖四海的市民游客们喝下一碗碗拦门酒后,活动正式开始。
舞台上,舞蹈《欢乐中国 欢乐家》、歌曲《苗家儿女谢党恩》、芦笙表演《杨鲁之笙》《丰收的喜悦》以及《板凳舞》《祝酒歌》《花棍舞》……丰富多彩的苗族原生态民俗节目轮番上演,生动地展示了瑰丽多彩的苗族文化,让广大群众零距离体验浓郁的苗家风情,感受民俗文化的无限魅力。舞台展演结束后,在芦笙的悠扬旋律中,各地的苗族同胞们与市民游客们围绕着“花树”跳起来,整个“花场”成了歌的世界、舞的海洋。
记者 唐琪 摄
芦笙是苗族跳花节必不可少的乐器,芦笙舞是跳花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安顺区级苗族芦笙制作非遗传承人杨跃,也是此次活动表演者之一,他说此次跳花节活动是展示传统文化的盛大节日,希望通过表演带动更多人来了解芦笙文化,学习民间传统技艺。
舞台下,苗族蜡染、刺绣、藤甲胄、花灯等非遗文创展示区也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欣赏。“阿歪寨村的藤甲衣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用青藤做成,编织、桐油浸泡、暴晒,再反复浸油、晒干,如此反复十余遍,就成为了‘刀枪不入’的藤甲衣。现在,我们也会结合生活所需,利用藤编技艺编织出很多小巧的产品。”安顺经开区幺铺镇阿歪寨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韦俊指着藤甲衣,为观看的市民游客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藤甲胄”编制工艺。
记者 陈婷 摄
苗族蜡染展位前,市民游客被精致的蜡染玩偶、蜡染帽子、蜡染衣服以及蜡染布料所吸引,身着苗族服饰的杨宸琳耐心地介绍着每一件物品。“我是土生土长的苗家人,从小在家人影响下学习蜡染。我的新年愿望就是把我们的小花苗蜡染进行创新和传承,通过线上方式得到更好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和喜欢上我们的苗族蜡染。”28岁的杨宸琳是安顺区级非遗苗族蜡染技艺传承人,她致力于将蜡染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之中,让更多的人喜欢蜡染。
记者 卢维 摄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盛装打扮的苗族同胞们成为节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摄影爱好者、游客纷纷举起相机和手机记录美好瞬间。“今天来参加苗族跳花节,看到这么多苗族同胞,身着漂亮的苗族服装,载歌载舞很壮观,让我们更深入了解了苗族文化,恰逢春节期间,感觉到年味儿很浓。”安顺市青年联合会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谢青看着手中的照片说。
一旁,来自香港的摄影爱好者吴益勝说:“来贵州旅游很多次,第一次参加如此盛大的苗族节日,非常震撼,我要在朋友圈和朋友们分享这场盛大的节日。”
记者 唐琪 摄
活动最后一个环节是长桌宴。苗族长桌宴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通常用于接亲嫁女、满月酒以及村寨联谊宴饮活动。在三合苗寨的广场上,围绕着“花树”,几排长桌宴坐满了苗族同胞,还有游客。在一片欢乐祥和中,苗家男子吹着芦笙,苗家女子端着水花酒,逐一敬酒,大家都融入节日的喜庆氛围中。
记者 陈婷 摄
一直以来,安顺苗族跳花节保持着最初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政府部门的支持,跳花节已成为各民族同胞交流交往交融、弘扬民族文化、共建和谐美好家园的平台。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典
视频:阿宗、陈婷、熊彦强、王松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