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紫云自治县猫营镇牛场坡村,汽车穿村而过,再拐两道弯,慢慢驶入一片四周都是山峰的谷地,一个个白色养鸡大棚豁然出现。来到村民苏花妹家的家庭农场养殖基地,他正在给刚代养不久的鸡苗喂食,看着活蹦乱跳的小鸡,苏花妹脸上乐开了花。
苏花妹正在给鸡苗喂食
“我是2020年才开始发展家庭农场养鸡的,当年投资50多万元在这儿盖了两座养殖大棚,投入高,但是收入也可观。”苏花妹指着他的两个养鸡大棚说道,他以前在浙江务工,后来回乡发展,经过考察,决定搞家庭农场,发展养鸡产业。
牛场坡村气候资源独特,空气质量好,水资源丰富,养殖基地所处位置距离村子约2公里,不会给村里造成任何污染影响,非常有助于发展种养殖业。
牛场坡村家庭农场养鸡基地
“我的养的鸡,能够保证稳赚不亏。”苏花妹自信说道:“我和安顺立华牧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养鸡合同,他们公司提供鸡苗、饲料、技术,我只负责出力养殖,养好的鸡他们按照每只3到5元收购。”
据了解,安顺立华牧业有限公司通过和养殖户合作,采取“公司+基地+家庭农场”的运营模式,开展“订单式”肉鸡养殖产业,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公司垫资提供鸡苗供应、饲料供应、技术督导等,有效解决管理、技术、销售方面的难题,为养殖户吃下定心丸。
“不久前刚有一批养好的鸡被公司回收,我马上又补了新鸡苗。一年能养三批,一批利润有6万多元,一年能有20多万元的收入。”苏花妹算着经济账笑着说道,把鸡养好了,公司还有存活率奖和超重奖,加起来也有1万多元,目前建设养殖场投入的成本早已经收回,今年,他还要再新建一个养殖场,扩大养殖规模。
牛场坡村家庭农场内代养的鸡苗
搞家庭农场养鸡能够致富,在紫云自治县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记者来到板当镇硐口村,该村建有一个养鸡场,10个养殖大棚,由4户当地农户以家庭农场的形式经营管理。与猫营镇牛场坡村一样,板当镇硐口村养殖户也是通过和安顺立华牧业有限公司签订代养的方式合作。该村年出栏肉鸡30余万羽,让农户实现上百万元代养费收入,并不断壮大村集体合作社收入。
硐口村家庭农场养殖基地(詹艳 摄)
“引进龙头公司和农户合作发展家庭农场代养殖业的好处有很多,村民不用担心启动资金问题,减轻了负担,也降低了投资风险。”硐口村村支书吴应超说,硐口村肉鸡养殖场配备了自动喂料、饮水等设备,节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智能化养殖,提升了肉鸡养殖的规模和收益。
在板当镇,除了硐口村,小寨关村的家庭农场养鸡产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让当地老百姓实现了致富增收。
记者了解到,小寨关村肉鸡养殖家庭农场项目由南方电网公司捐赠86万元资金建立,占地面积13亩,共有3条养殖大棚。该村通过引进四川德康集团公司合作,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疫苗、统一消毒、统一饲养标准、统一产品销售,实现了专业化和规模化饲养、产业化经营。
小寨关村家庭农场内小鸡正在进食(李超然 摄)
“自从家庭农场建好后,我们就负责给公司代养肉鸡,肉鸡养殖3个多月可以出栏。”养殖户陈英笑着说,鸡苗、饲料和技术都由公司提供,出栏以后卖给公司,风险比较小,没有后顾之忧,只要把鸡养好就有钱赚。
在小寨关村,发展家庭农场养鸡业,不仅养殖户自身受益,还带动其他村民成为产业的受益者。
小寨关村肉鸡养殖家庭农场(李超然 摄)
小寨关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泽利介绍,该村家庭农场虽然是自动化养殖,但平时物资搬运、抓鸡、卖鸡、打疫苗、戴眼镜等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因此,可以带动村里20余户农户就近务工,每年发放务工费3万多元,为村里部分群众解决就业问题,帮助实现增收。
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和生产效率,促进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紫云自治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探索特色产业发展方式,通过公司+农户订单式养殖,大力推进养殖业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伟 伍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