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普定县黄桶街道后寨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村道宽敞笔直,一座座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面面文化墙尽展文明乡风,一张张笑脸朴实祥和……
谁曾想到,这和谐美好的后寨村,曾经也有着“脏乱差”的历史。
“以前路上到处都是各种家禽的粪便,一到夏天臭气熏天,让人难受。夜晚的后寨,更是伸手不见五指,冷冷清清……” 3月14日,后寨村洞口组“寨管委”联合驻村工作队、志愿者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时,72岁的老党员李定文谈到了曾经的后寨村,感慨颇多。
然而,如今的后寨变了,变得干净了,变得更美了,乡风更文明了。
“后寨村的美丽蜕变,得益于全村上下同心,共同创建宜居乡村所取得的成果。”该村驻村第一书记高碧峰说,后寨村积极探索实施“寨管委”乡村治理模式,将基层自治由“村”向“寨”延伸,村民从“被动管理”转变“主动作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在提升村庄“颜值”的同时,不断丰富和拓展乡村建设内涵,助推乡村振兴。
随后,记者来到了后寨村后寨组,“寨管委”成员王方修跟驻村工作队正在开展野外禁火、禁毒知识宣传大走访。
“‘寨管委’啥都管,党的政策宣传、矛盾纠纷调解、乱办酒席、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都有人负责。”王方修说,“寨管委”的成立有效延伸了基层治理触角,明确分工了,工作反而更轻松了。
近年来,后寨村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努力探索“枫桥经验”的后寨实践,按照“3+N”模式科学成立了“寨管委”,以自然寨为基础,按照便于组织、便于管理、便于服务的原则,在每个自然寨分别成立“寨管委”,形成上下联动的管理服务体系,持续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寨环境整治和文明实践活动等工作,实现各种资源有效配置,形成了群防群治、群策群力,农村社会基层治理一盘棋的格局。目前,全村共有“寨管委”成员26名,其中主任4名、副主任5名、寨管员17名。
“现在我们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后寨村副支书廖茂勇说,实施“寨管委”后,村里宣传方针政策更到位,解决矛盾纠纷更有效,推进产业发展更顺畅,社会基层治理更加有效,群众生活更加富裕了,乡风也更文明了。
如今的后寨村先后获省“美丽家园•美丽庭院”模范乡村示范点,30户农户被省妇联评为“美丽庭院示范户”,清溪农庄被评为“乡村巾帼农家乐”,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极大提升。
下一步后寨村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指导下,围绕“数字乡村”“智慧乡村”建设,提高基层治理信息化水平,在“智治”上下功夫;围绕少数民族聚居特点,擦亮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这张名片,在“德治”上出实招,持续巩固好拓展好全市特色田园乡村紧紧抓住宜居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大好时机,建设百姓和顺、乡村和美、社会和谐新后寨。(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詹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