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以工代赈助力群众增收产业增效

2024-04-01 21:21:40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刚入4月,关岭自治县顶云街道的万亩生态茶山里一派生机盎然,去年刚种下的茶树苗每日在平均海拔1500米的高山上沐晨雾,饮朝露,不断茁壮成长着,让昔日的荒山荒坡渐渐披了绿。

关岭顶云街道万亩生态茶山

“大伙这两天趁天气好,得再加把劲,抓紧把路平整好。”在茶山之上,工头谢洪领着十余名工人分散在正在建设的产业路上挥锄整地,忙中有序;而在另一侧,顶云街道办事处项目办的工作人员石大昌也来到现场查看施工进度。

当地工人正在修建以工代赈产业路项目

“当前正在实施的是谷新村茶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以工代赈产业路项目,总长度为14.24公里,路面宽度为3.5米,项目还包含36道涵洞,长度为24.3米。该项目总投资825.6万元,从今年3月6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完成毛路开挖4公里,硬化300多米。”石大昌向记者介绍道。

谷新村茶产业是顶云街道万亩生态茶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打造万亩生态茶山的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道路交通不便,群众上山种茶、管护、出行都较为困难,所以当地群众和项目发展迫切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在谷新村群众提出申请后,顶云街道向该县发改局积极申请谷新村茶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以工代赈产业路项目,并成功落地实施,不仅直接带动了当地群众通过务工实现增收,还有效改善了万亩生态茶山交通,对产业未来的生产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地政府在我们村发展茶产业,村里家家户户都高兴,许多没法外出务工的中老年人都有活干有钱赚,但是由于路不好走,很影响到茶山上务工的效率,所以大家就向办事处申请,希望能修一条硬化的产业路。”谢洪是谷新村本地人,他告诉记者,现在不仅实施项目修路,还优先在本村招工,干一天下来能够挣到上百元的工资。

与该县顶云街道谷新村一样的,还有断桥镇的戈尧村。去年,戈尧村群众提出修建该村精品水果产业路的申请,收到群众的意愿后,断桥镇政府积极向县发改局申请,通过县发改局向上级发改部门对接汇报,顺利将以工代赈示范项目落地戈尧村。

断桥镇戈尧村已经修好的精品水果以工代赈产业路

去年8月15日,总投资858万元的戈尧村精品水果以工代赈产业路正式投入建设,经过数个月的奋战,目前长达13.02公里的产业路已经全部硬化,蓄水池和管网正在建设中。

“这条产业路能够覆盖我村合作社种植的枇杷、柑橘等精品水果,在原来路不通的情况下,全靠人挑马驮把水果运出去,费时费工又费力。后来通过群众申请,县发改局为村里争取到精品水果以工代赈产业路,不但带动村民参与修路增加收入,路修好以后采用机械设备运输水果,省时省工还省钱,每亩可以节省200元以上的成本。”戈尧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志辉说,管护、采摘、运输等成本降低了,村级合作社的收益就提高了,产业发展有了盈利,村集体就有了经济,村委将会采取医保补贴、帮扶监测户、帮助低保户和困难老党员等特殊人群、帮助困难学子和发展村内的其他公益事业等多形式进行产业“分红”,让村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产业红利。

断桥镇戈尧村精品水果以工代赈产业路覆盖的枇杷产业

据了解,以工代赈是以“工”为载体,兴“赈”之实效,旨在让困难群众通过自身劳动融入社会并获取劳务报酬,在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促进基层产业增产增效等方面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县抢抓国家以工代赈政策机遇,在谋划、实施上下足功夫,以‘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的原则,以覆盖产业、带动就业为基础,深入基层了解各村发展的状况及建设需求,指导乡镇(街道)谋划以工代赈项目,让务工群众劳有所得、劳有所获。”关岭自治县发改局农村经济股股长赵信信表示,2021年以来,全县总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1个,获批资金3000余万元,建设之后覆盖了花椒、精品水果、茶叶等特色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已完成9个项目的建设。接下来,该局将持续做好指导谋划工作,进一步优化以工代赈项目建设方案,更加匹配产业、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发展需要,助力群众增收产业增效。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智


责任编辑:顾宇 校对 梁惠焜 二审 吴丹 三审 陈明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