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苗族服饰:一针一线绣历史 一纹一彩皆传承

2024-04-19 15:06:53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苗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而苗族服饰则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历史”和“无字史诗”,记录着苗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流转千载光阴,跨越历史长河,代代传承至今。

关岭自治县黑苗服饰

在关岭自治县14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居了歪梳苗、黑苗、小花苗、青苗、高裙苗五个苗族支系,由于文化背景、居住环境、风俗习惯的不同,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结构方式和风格特征,各个支系的苗族服饰质地、款式、花式虽迥然而异,却各具特色。2008年6月,该县申报的苗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

“我们苗族支系较多,但无论是哪一脉支系,其服饰都记载着苗族的历史和文化。”关岭自治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服饰)传承人罗健方说道。

罗健方与其制作的歪梳苗服饰

罗健方是关岭当地的歪梳苗,也是一名“非遗”传承人。于她而言,苗族服饰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厚植在血脉之中的延续和传承,一针一线倾注心血,一纹一彩皆有由来。

“12岁时,我便在母亲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制衣,那时物资没有现在丰富,从种麻、割麻、晒麻、搓麻、煮麻、洗麻,再到纺麻、织布、蜡染、刺绣、制衣,要想纯手工制作一套苗族服饰,往往要数年乃至十余年的时间。”罗健方说,在苗家,每一名母亲至少都会为女儿制作一件苗族服饰,待婚嫁时换上新衣出阁,已成为传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苗家人现今制衣大多不再如原先那般从种麻开始,但要想制作出一件做工精美的纯手工苗族服饰,仍需耗费大量时间和心血,其工序之复杂、手工之精美,着实令人赞叹。

传统的苗族服饰一般采用手工织布技艺制作,包括横纹、竖纹、斜纹织造等多种方式,其中以横纹织造最为常见;除织布之外,蜡染也是苗族服饰制作中重要的一步,通常采用如茜草、木莲花等植物为天然染料,加热熬制后将织物浸泡在染料中反复染色,布料均匀染上颜色后再将其晾干,除常规色彩外,还可根据自身喜好调制其他颜色;而在刺绣环节,无论是图纹或色彩,大都与苗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息息相关。

牛头神鸟图

“对于歪梳苗来说,‘牛头神鸟图’是我们的信仰和图腾。相传苗族先人遭遇水灾时,神鸟在大水里用喙衔来农作物的种子,而牛则在水灾中救人,所以我们用图纹把牛的眼睛和鼻子以及神鸟的羽毛制成‘牛头神鸟图’,以表感激,以作纪念。”罗健方告诉记者,除了“牛头神鸟图”之外,还有在大迁徙中保存银饰图案的“银钩图”;纪念故乡和土地的“格子图”;以蚩尤印章为纹,多绣于襁褓之上的,具有驱鬼镇邪、保佑平安之意的“万字图”;以马尾作为材料,色彩丰富,用于纪念苗族不同支系和文化的“马尾绣”……

银钩图

在文献记载和民间叙事中,苗族先民最早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以蚩尤为始祖,“三苗”时期迁徙至江汉平原,后来因战争、灾害等原因又逐步向西南迁徙;而《苗族古歌》则记载,苗族古时曾有文字,在战乱的迁徙中,文字随之颠沛流离并湮灭,苗族人民遂以针线为笔墨,将族人的创世神话、迁徙历史和自身情感绣于服饰之上,使刺绣图纹具有了承载文化记忆的功能。

万字图

历史的轮转、民族的迁徙、文字的缺失,赋予了苗族服饰独特的意义与内涵,服饰上的每一道绣纹、每一方图案、每一种色彩都彰显着苗族历史的源远流长和苗族文化的广博精髓,它穿越了历史的长河和生命的周期,成为活态的传承,成为文化的仙葩。

当一代代的苗族姑娘接过母亲手中的针线,聆听着其中的故事,这份传承便在针线中串联,制成一件件瑰丽的苗族服饰,它们载满了过去,也向往着未来。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智


责任编辑:陈亮 校对:张家晨 二审:毛 丽 三审:徐 昕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