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同康社区:民族服饰车间,“绣”出美好生活

2024-05-14 17:22:14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近段时间,在位于关岭自治县百合街道同康社区的“达嗨啦”苗族服饰店里,十余名工人坐在缝纫机前加班加点赶制各种款式的苗族服饰订单,“哒哒哒”的声音从早响到晚。

“这两年销售渠道越来越丰富,订单也越来越多,地盘、人手都不够,忙都忙不过来,订单也不敢多接。”店铺老板黄光华每天都要接不少咨询、订购的电话,虽然忙得不可开交,心里却又热又暖。用他的话说,生意越来越好,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苗族文化,喜欢苗族服饰。

黄光华向记者介绍歪梳苗服饰的特点

黄光华是关岭自治县永宁镇人,是当地苗族五大支系中的歪梳苗,青年时在福建制衣厂工作,用数年时间学会了一整套制衣流程后,便回乡办厂专销苗族服饰。

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黄光华的制衣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销售渠道也相当稳定。2020年,他来到该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同康社区办起了车间,开起了店铺。

黄光华制作的苗族服饰花纹

“扎根同康社区,可以为搬迁群众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增加他们的收入,同时也能够解决车间缺少稳定员工的难题,这是一个双赢的决定。”黄光华说,一套歪梳苗的服饰由衣服、裙子、围腰、飘带组成,无论是机绣还是手绣的订单,缝纫、串珠、绣花等环节都需要人手,所以搬迁群众来到车间就业,不仅仅能够就业增收,还能学会一门手艺。

今年是搬迁群众王能菊在车间工作的第3个年头,每天一早送孩子到幼儿园以后,她便赶到车间开始工作,每天都能挣到100多元的计件工资。

搬迁群众在车间工作

“搬到社区以后,由于孩子还小需要照顾,我没法外出务工。孩子上幼儿园以后,我便想着在社区附近找份稳定的工作,既能挣些生活费,又能顾家。”王能菊告诉记者,来到“达嗨啦”苗族服饰车间工作以后,除了每个月都有两三千元的稳定收入之外,最主要的是学会了一门技术。

要想做好一件歪梳苗的苗族服饰,衣服的布料、做工、修身程度和裙子褶皱的垂直质感都非常讲究,黄光华不仅仅在传统工艺上“守正”,还结合时下流行元素,创新推出如马面裙搭配苗族花纹等“苗族服饰+国风”的多种款式,同时还会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增加银饰、珍珠等配饰。

黄光华制作的苗族服饰

“把苗族的文化融合到流行服装里是我未来想发展的方向,现在也逐步在进行尝试。目前,我们在线下的销售以关岭自治县为中心,已经覆盖周边多个县区,而在线上则通过‘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在更好展示苗族服饰美的同时,也接到许多定制的订单。”黄光华表示,每年车间将制作500至600套苗族服饰,产值能达到上百万元。接下来,车间将继续提升工艺、拓宽市场,为搬迁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培育出更多的优质绣工。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智


责任编辑:胡晓 校对:张家晨 二审:毛 丽 三审:陈 明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