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蹲点采访】织金县后坝村:力气省了不少 收入增加不少

2024-05-14 19:17:19    来源:   天眼新闻      

 

暮春的早晨,织金县牛场镇后坝村,机械的轰鸣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


“自从实行了机械化耕作,效率大大提高,人也没之前那么累了。”看着大型旋耕机在田间来回运动,村委会副主任、村集体合作社负责人龚荣举笑逐颜开。


从澎湃的河流到慢悠悠流淌的沟渠,春水泛起清波,温柔地滋养着村子。2000多亩稻田如一道道阶梯,在青山绿水间从低到高铺散开来,产业路、田坎、排水灌溉沟渠全部硬化。


微信图片_20240512175111.jpg


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们劳作的身影,有的驾驶着旋耕机耕田,有的在采收油菜籽。耕田的机械声和打油菜的棍棒声交织在一起,合奏了一首乡村振兴的交响曲。


“我们家几亩田,一年能收五六千斤大米、一千多斤菜籽。生产的大米、菜籽油一年到头根本吃不完,还要拿去卖。”村民刘青婷挥舞着棒子,颗颗油菜籽从壳内蹦出,像旁边玩耍的孩子们一般欢腾。她告诉记者,这几年得益于好政策的支持,后坝村的基础设施大为改善,特别是田间地头的耕作条件今非昔比,大家都感觉在家种田很有意思。


微信图片_20240512175329.jpg


农机手汤海驾驶着“铁牛”进入田里,左边培育秧苗的田里郁郁葱葱,右边的田刚收完菜籽准备翻犁。他手握方向盘几个来回便翻犁了一大片,“以前用牛犁地,又累,时间又长。现在用机械,人又轻松,又犁得快。”


后坝村周边群山环绕、植被丰茂,涵养了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为水田耕作带来了先天条件。但以前由于交通不便、生产力落后,不少群众把水田改成了旱地,生产效益较低。后来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村里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做示范,带领大家把旱地又改成了水田,每年通过稻谷、油菜轮作实现“一田几收成”。


微信图片_20240512175311.jpg


为改善稻田基础设施,2022年,牛场镇争取了97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在后坝村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2023年初建设完工。高标准农田建设好了,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当地干部群众一合计,决定走机械化生产道路,遂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如今我们合作社的机器不止在本村耕作,还为周边村寨提供服务,农机手们又多了一份收入。”龚荣举自豪地说。


后坝村农机合作社现有机械10余种,涵盖了耕地、插秧、收割等生产环节,让乡亲们在农业生产中省时又省力。“自从实行机械化,省了不少力气,增加了不少收入。”村民宋乃贵感慨地说,曾经他们靠牛犁人耕,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也是广种薄收,“如今政府指导我们进行‘宽窄行’规范化种植,因为通风透气、阳光充足,产出的稻谷更加饱满,我家8亩水田的亩产量从原来的1200余斤提高到1500余斤。”


微信图片_20240512174932.jpg


据了解,现在后坝村2000多亩稻田全种的是红米品种,味道好、价格高,亩产值可达6000元左右。“马上水稻分种完成后,我们就要在稻田里投放鱼苗,秋天就可以边收大米、边捉稻花鱼了。”龚荣举满怀憧憬地告诉记者,村里这些年还选择在部分稻田里养鱼,发展“鱼稻共生”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引领和美乡村逐步走向农旅融合。下一步,村里还计划为大米、菜籽油注册商标,让生态农特产品进一步“走出深闺”。


春赏油菜花海,夏观千层稻浪,秋品稻香鱼肥,冬看山林雪韵。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通过念好“山字金”、做足“水文章”、讲好“田故事”,以农业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的后坝村,正一步步走向村美民富的康庄大道。

来源:天眼新闻


责任编辑:胡晓 校对:梁惠焜 二审:毛丽 三审:陈明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