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读懂屯堡六百年(三)丨石韵屯堡:兵家要诀融石屯 依山就地建家园(上)

2024-06-02 22:28:47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图片

图片


石韵屯堡:

兵家要诀融石屯  依山就地建家园

屯堡文化,被誉为“明代遗风”的“活化石”。其醒目特征之一,是“石”。“石头的街面石头的墙,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生动描绘出屯堡令人惊奇的石头世界,以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图片

屯堡石头碉楼 陈婷 摄

屯堡所呈现出来的“石言石语”,聚焦着屯堡文化“源”与“流”的演变规律、发展逻辑等,可以窥见明代以来黔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基本形态,以及曾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祖辈们原生态的生产生活状貌,进而观照历史、启迪当下、承接未来。

屯堡聚落的基本概貌

  造访屯堡,直观感受到的,是固若金汤的石头壁垒。屯堡聚落选址暗合中国古代兵法韬略,在天龙、本寨等地,屯堡民居错落有致,建筑与建筑间互为犄角,总体显现“阵法”格局。步入巷口长街,站定处身方位,周身要害总会暴露在已现斑驳石头墙壁的孔洞之下,访客竟无处藏身。仔细观察,屯堡民居建筑就地取材,且用料颇为考究,建筑风格取法江南水乡的基本风貌。

  屯堡聚落大都选在“内有水源、旁近溪河、背有靠山、前临坝子”的所在,其特点在于具有军事攻防功能。村寨或大或小,都以石头砌成的城墙作为寨墙。屯堡民居坐落于城墙内,每个民居单元比较规整地分布在巷道两旁。巷道分主巷道和支巷道,一般只有一条主巷道。支巷道又有若干小巷道联通各民居单元,显现一体化布局特征。每个屯堡民居单元(四合院或三合院),自成一个封闭系统,均建有严实的大门、围墙,砌有具备瞭望和防御功能的石头碉楼。

图片

旧州古镇 李磊 摄

  屯堡民居建筑,体现出浓郁的江南韵味。一般为朝门、正房、厢房基本格局,朝门呈“ 八 ”字形,两边巨石勾垒,支撑着精雕的门头,门头雕有垂花柱或面具等装饰品。正房木制窗棂上雕刻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厢房紧依正房两边而建,前面为倒座,形成四合,中间为天井,俗称“四水归堂”。正房一列三间,墙、枋、门孔、窗孔等,皆以条石镶就。房屋大门及壁窗小木枋镶拼为菱形、回形、寿字形等图案。正中一间堂屋,内壁设置神龛。房屋屋顶为悬山式,俗称“两面水”,普遍用方形薄石板盖屋。日常生活中,许多器物如碾、磨、擂、水缸、粑槽、饲槽等,皆用石头雕凿而成。

  从屯堡建筑材料的处理及建造工艺,至今仍可窥见六百年来的传承积淀。屯堡人对石、木、砖等建筑材料的使用,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技、因制展艺”的手法。例如:石墙砌筑方法因材质粗细而有竖缝构筑、横缝构筑、错峰构筑和混合构筑等多种砌法。又如,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的分异,促使对石材打磨程度及砖刻精细度产生了区别。

图片

大地石“言” 潘庄 摄

  屯堡聚落整体风貌和建筑风格,真实保存并传衍了屯堡先民“择地而居、因材而建”的设计意图,印证了屯堡数百年来的基本格局。屯堡建筑以石为主材,随着江南移民迁入,木材也逐渐被工匠用来同石材结合使用,在西秀区东屯一带土壤较深厚的地方,存在烧砖建房的现象。石、木、砖三材在现存屯堡建筑上,仍保存原始的材料特性,体现了屯堡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屯堡建立的初衷,是“以屯养军、以军卫民”,历经六百年风霜,防御功能虽已消失,但其终极目的“卫民”功能仍得以保存。当下,屯堡居民继承先祖留下的文化遗产,和平安定地生活着,这正是屯堡先民“戍边卫民”建立屯堡的功能体现,具有显著的延续性特征。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顾宇 校对 梁惠焜 二审 毛丽 三审 徐昕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