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读懂屯堡六百年(八)丨节庆屯堡:国泰民安祈福季 风调雨顺虔诚愿(下)

2024-06-14 00:07:17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image.png

  岁时民俗:节庆习俗 民乐庆丰

  除了春节以外,每年的各个月份,在屯堡多有习俗:

  二月十九日,年老的屯堡妇女要备上香帛到供奉观音像的寺庵朝拜。凡敬奉观音的人初一、十五不吃油荤,以素食为主。

  三月初三日,俗传为“王母娘娘”主持的“蟠桃会”。寺庙住持提前准备一根桃树枝置于庙中,将米面调和后做成桃子状,分出等次插于枝头上面。是日,屯堡妇女们便具备香帛前往“参会”,妇女们为求早日“引子抱孙”“广结善缘”均会解囊摘桃。出钱多者摘取头桃;出钱稍次者摘取二桃;三桃无论出钱多少均可摘取。一些妇女还花钱购买丝线拴着的小石块,拿回家中悬挂于猪圈旁,以求养猪顺利。

image.png

  屯堡庙会 李兴智 摄

  清明时节,屯堡人除祭扫已故亲人外,各姓氏家族须先祭扫大众坟,俗称“大关众”,然后依次是“二关众”“小关众”等。过去上“大关众”坟,各姓氏家族都有“祭祀田”或“祭祀地”,每年收成变换成钱物均用于上大坟。祭扫大坟时如有接新媳妇或喜添男丁的人家,均买上一只雄鸡到坟上祭祖。

  四月是播撒早秧的时节,如遇风调雨顺,多在此月下旬插秧。居住在田坎地方的人家“四月八”很讲究,有吃“乌米饭”的习俗。到了“立夏”这天,屯堡人家都有吃煮鸡蛋的习俗。

  五月初五的“端阳节”,各家将蒲艾插于神堂之旁,在房屋四周撒上雄黄、大蒜等,用以驱避蛇虫。之后是吃粽子、游百病。五月十三俗传是关圣帝君“磨刀会”之日,屯堡人家也有“做会”之习。这天如遇天空降雨,则称之为“磨刀水”。

image.png

  屯堡民俗“抬汪公” 张韬 摄

  六月初六的“六月会”,为土地爷的寿诞之日,须备纸烛、“刀头”和雄鸡,于村外土地庙前供祭,祈祷禾苗茁壮、寨邻清吉,并用红纸书写对联贴于庙前,上写“保一方清吉、佑四季平安”。祭毕与会者聚餐。六月二十四日为马王菩萨寿诞之日,养马人家互相邀约做“马王会”,祭品与上相同,俗称“打平伙”。

  七月初七这天,一些屯堡老年妇女有做“盂兰会”的习俗。七月十五中元节,老年妇女要进庙做“中元会”,家家户户悬挂“祖宗牌”,早中晚饭菜供奉。有些人家在中元节到来之前,把麦子、豌豆等物放到碗内或杯内,发酵出芽置于供桌上。十四日晚焚烧纸包,孩子们到河边放“河灯”。

  八月十五“中秋节”,屯堡人家都要打糍粑、吃月饼,入夜还要供祭“月亮婆婆”。吃月饼在民间还流传一个故事:元朝统治期间,害怕人民起来造反,于是对民间铁器进行收缴,规定民间十户人家只能使用一把菜刀,耕田种地只能用木犁、木耙。一个元人监管十户人家。后来的明初军师刘伯温想出了一个主意,将一张字条放于人们常吃的饼子内,约定八月十五吃月饼时起义。据说这是吃月饼的由来。在屯堡人家中有婚后多年未生育者,当晚如有人夜送南瓜之物,接瓜人家当致谢意。

  九月初九“重阳节”,屯堡人家早上打糍粑过节、下午下地忙农活。九月十八日俗传为“坛神”寿诞之日。上午打米粑供奉,下午则敬供甜酒、“刀头”等食品。有的人家到外地请来“端公”庆坛,锣鼓喧天、唱戏一般,弄上两三日才收场。信奉人家倘若娶新媳妇进门,须在此之前请“端公”庆坛,方才办理婚事,意在保一家平安。

image.png

  节庆表演 潘庄 摄

  十月初一是“牛王菩萨”的诞辰之日,养牛人家必须做“牛王会”。每逢此日,养牛户给牛喂上好料,也有给牛喂糍粑的。因为牛对种田人家功劳大,届时人们将互相邀约,备上供品至牛王圣像前祭祀一番。

  冬月中的“冬至”,屯堡人家也有吃狗肉以应时令的习惯,但不甚普遍。

  进入腊月,屯堡人家便开始忙碌起来。初八的“腊八”,屯堡小女孩大多在这天有“穿耳朵”习俗。从此日起,屯堡人家开始置办各种年货,到中旬各家各户清扫房屋,俗称“打阳尘”,民间亦有“一年不打尘,十年理不抻”之说。“打阳尘”很忌讳,须避开一家人属相,因此要选择吉日。腊月二十三日夜晚,是“祭灶神”的时段,灶神乃一家之主,仪式尤其隆重。供品当以九溪米糖为佳,俗称“祭灶糖”。除夕当天,各家各户贴上大红对联、张贴门神、供奉祖先神位等。有的人家还要点上可燃半月之久的“盘香”,以示香火旺盛。除夕之夜,全家老幼围坐火炉旁,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赠给晚辈“压岁钱”,通宵达旦,谓之“守岁”。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微信图片_20231121084927.png

微信图片_20231121084917.png



责任编辑:陈婷 校对:梁惠焜 二审:吴 丹 三审:罗 希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