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时光,普定县补郎乡草木葱郁,山野田间瓜果丰收,池塘中,冷水鱼欢腾游动,良辰美景产业兴旺,处处焕发着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今年5月以来,补郎乡仓田村马铃薯迎来丰产丰收,时下马铃薯采收已经接近尾声,种植户抢抓农时,加紧收获,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
漫山遍野的马铃薯
“我们仓田村的马铃薯有500亩左右,每年12月开始种植,次年4月下旬开始采收,6月中旬马铃薯亩产在2000斤左右,每亩能为农户创收约4000元。”仓田村村支书陈勇说。
农户收获马铃薯
仓田村气候适宜,加上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种出的马铃薯品相好、品质佳,备受市场的青睐。在补郎乡乡场上,记者看到一筐筐马铃薯,被运来售卖。种植户方韦敏和张发翠面前摆满了马铃薯,她们一边闲聊一边销售马铃薯,方韦敏告诉记者:“今年马铃薯的市场价是每斤2元,我家收了有3000斤左右。”
农户在乡场上销售马铃薯
在仓田村,马铃薯是传统产业,几乎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有种植。而村民杨春却另辟蹊径,在杨春众诚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魔芋种植基地,一株株魔芋叶肥茎壮、长势喜人。
2021年开始,杨春成立了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正式种植魔芋,当年种了100亩,此后逐年扩大种植面积,今年种植面积达到400亩。
兴起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魔芋种植前景好,希望能带动父老乡亲们一起发展魔芋产业。”杨春说,他打算明年建设魔芋加工厂,通过深加工提升魔芋附加值,为更多的村民提供就业。
仓田村除了马铃薯、魔芋产业,还有冷水鱼养殖业。2019年仓田村引进渔业公司和村集体资金入股共同成立普定县欣兴生态养鱼场,通过“公司+村集体”的形式,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产业。目前,养鱼基地共有42个鱼塘,主要以养殖鲟鱼为主,年产鱼近45万斤,目前渔场大大小小共有30多万尾鱼。
工人正在喂鱼
补郎乡产业之花不仅只在仓田村开放。近年来,补郎乡结合各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着力提升产业经济,按照“北林南果金腰带、全域康养兴补郎”大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产业振兴,激活农业农村活力。2021年补郎乡成功引进普定县鸿鑫霖农业有限公司到补郎乡发展精品水果种植。
走进位于补郎村的普定县鸿鑫霖农业有限公司精品水果种植基地,一个个桃子、一颗颗李子果肉饱满,娇艳欲滴。
“这是晚福景桃,从四川引进的品种,很受市场欢迎,大概到7月中下旬就可以采摘了。”该公司负责人周平介绍,该公司与乡平台公司合作,在补郎村、仓田村、木郎村三个地方发展种植精品水果种植1200余亩。今年,该公司还在果林下套种花生500亩,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时下正值猕猴桃管护关键期,走进补郎乡上寨村猕猴桃种植基地,藤蔓上挂满了还未成熟的猕猴桃,村民们正在对猕猴桃进行管护。
上寨村猕猴桃种植基地猕猴桃硕果累累
谈及该村发展猕猴桃的历史,上寨村村委会主任、猕猴桃种植基地负责人刘松介绍,2016年,为了选择适合发展的产业,上寨村村两委和种植大户到贵阳市修文县考察猕猴桃产业,发现贵长猕猴桃深受市场欢迎,因此,决定成立合作社,并以每亩300元的流转费向村民流转480余亩土地种植贵长猕猴桃。2020年猕猴桃初挂果,目前猕猴桃迎来盛挂。“猕猴桃亩产近2000斤,市场价大约每斤5元,如果不受天气灾害的影响,猕猴桃基地480亩产值在300万元左右。”刘松说道。
在本杰村,依靠发展精品水果产业,该村每年有几百万元收入,惠及200多户村民,村民们真正走上了致富之路。目前,本杰村种有精品水果黑珍珠樱桃239亩、五星枇杷500亩、柑橘273亩。
成片的李子树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补郎乡紧抓产业“牛鼻子”,加大产业帮扶资金投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坚持特色化、品牌化、绿色化、融合化全面推进产业振兴。截至目前,补郎乡建有乡公司1个、村公司11个,充分发挥山地优势,拓展产业特色化、规模化,以普定县鸿鑫霖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种植的1200亩经果林为核心,辐射带动南部片区原种植的果树提质增效,形成规模成片南部果园,建成猕猴桃基地900亩、金刺梨产业种植1880亩,韭菜密植400亩;在养殖业方面,该乡规模养猪100头以上11家;养牛场22个存栏量10头以上;仓田村鲟鱼养殖场年出售鲟鱼40至50万斤,扩建至15亩。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婷婷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