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奋斗,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安顺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观察

2024-06-21 01:50:25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夏风轻拂,在镇宁自治县六马镇北盘江沿岸,蜂糖李挂满枝头,目之所及一派生机盎然的丰硕图景;在平坝区高标准蔬菜基地,蔬菜采收繁忙;在关岭自治县绿草山上,肉牛满山坡;在西秀工业园就业车间,巧手编织致富梦想……黔中大地,田畴沃野,正以最朴实纯粹的方式,生动展示着安顺市乡村振兴的一幅幅亮丽答卷。

image.png

  平坝塘约村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接续奋斗的起点。近年来,安顺市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为目标,紧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任务,建好用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系统,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因病因灾导致生活困难群众等开展精准帮扶,以问题整改为抓手推动工作提升,大力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全力促进脱贫群众稳岗就业,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奋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画卷。

  防返贫、强帮扶,

  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

  进入6月,猫营河迎着夏风静静流淌,紫云自治县猫营镇黄鹤营村支书黄恒礼像往常一样,每月初都要到岩底组监测户张英超家走访。

image.png

  紫云猫营镇黄鹤营村温泉度假村

  “最近身体好点了没,记得按时去医院复检。”刚走进家门口,黄恒礼就开始询问张英超妻子的病情。

  “最近病情稳定,上周去医院检查过一次。”张英超一边笑着回答,一边招呼着客人进屋坐下,没有拘束。

  在黄恒礼与张英超的谈话中,记者了解到,2023年,张英超的妻子因患脑瘤,手术费花销了20多万元,全家人生活陷入困境。

  黄鹤营村委干部了解情况后,及时将张英超家纳入监测户,通过国家医疗帮扶政策,报销了大部分医疗费,最终花费不到5万元。

  “多亏了国家政策好,这么多手术费用真不知何年才能还清。”张英超谈到报销医疗费的事,心里充满感激。

  考虑到张英超家庭生活困难,黄鹤营村村委还将他家纳入低保对象,并为他在村里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每个月有固定工资收入,帮他家摆脱了生活困境。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基础和具体抓手。

  近年来,我市健全完善防返贫机制,扎实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切实做到动态监测无死角、帮扶措施针对强,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目前,全市累计识别防止返贫监测对象7056户28302人,其中2024年新识别监测对象606户2352人。监测户全部纳入系统台账管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进行精准帮扶,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同时,实施“3+1”等保障巩固提升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脱贫质量。下拨市级补助资金4879.76万元,实施2024年学生资助和农村营养改善计划,实现控辍保学动态清零。持续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动态排查,今年共排查103650户,新增农村危房改造166户;签医疗保障全部实现应保尽保,家庭医生签约率99.98%。争取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经费1767万元,完成投资695万元,深入推进公司农村供水保障运营管理,全市90个乡(镇、街道)全部纳入公司化统一管理。

  兴产业、促就业,

  脱贫群众增收可持续

  夏日午后,阳光灿烂,蜂糖李在山间散发着“甜蜜”的芳香。眼下正是镇宁蜂糖李丰收季节,在镇宁自治县六马镇,蜂糖李种植大户杨建华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上山采果,托运到分拣中心,开始组织工人分拣,包装,邮递……伴随着阵阵夏风,色泽金黄、芳香扑鼻的蜂糖李被抬上快递货运车,发往全国各地。

image.png

  市场上待售的镇宁蜂糖李

  “镇宁南部片区山地土质肥沃、土层深厚,阳光充足,酿造了镇宁蜂糖李味甘甜、果肉脆的独特口感,深受消费者青睐。”杨建华说。

  近年来,镇宁生产的蜂糖李“远近闻名”,今年达产面积约16.5万亩,稳定种植面积22万亩,带动1.5万农户6.2万人就业,带动脱贫群众走上了“甜蜜路”,过上了“甜日子”。

image.png

  紫云坝羊茶山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脱贫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为主要途径,围绕蔬菜、食用菌、辣椒、茶产业、水果、中药材、牛羊产业、生猪产业、生态家禽等十一大农业优势产业,重点聚焦肉牛、金刺梨、中药材三大主导产业和蜂糖李、茶叶、生态渔业三大特色产业,创新财政涉农产业资金“2215”投入机制,组建特色优势产业SPV农业公司,有力撬动社会资金、金融资金、产业基金等助力农业产业做大做强。2023年,全市新增肉牛家庭牧场1116个,种植茶叶43.4万亩、中药材59.7万亩。蜂糖李全年产值超35亿元,金刺梨产业全年综合产值达10亿元以上。

  兴产业、促就业。我市充分发挥“安心干”平台作用,引导和帮助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截至目前,全市脱贫劳动力303037人,实现务工就业260803人。全市易地搬迁脱贫劳动力39528人,实现务工就业37700人。计划实施2024年度脱贫劳动力跨省务工交通补助项目10个,安排资金6020万元。持续发展产业、落实政策等,切实增加脱贫人口收入。

image.png

  关岭牛

  同时,深化东西部协作促就业。完成东西部协作第一期帮扶干部轮换,帮助24679名农村劳动力到协作地区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10334人)。举办劳务培训班45期,培训农村劳动力2055人次,全面提升就业技能。

  抓就业,就是稳增收。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7165.38元,同比增长15.78%。全市易地搬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7420.13元,增幅14.39%。

  夯基础、强短板,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夏日里,走进紫云自治县板当镇翠河村,一条清澈的小河,静静从村头流向村尾,两岸植被绿意盎然,村庄错落有致的排列在山水之间,充满勃勃生机。

  “以前的翠河,风吹石头跑,臭水漫河滩。现在河水清澈,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村支书杨天忠对家门口的变化,深有感触。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路边杂草丛生、屋后柴草乱堆、旱厕随处可见……无须讳言,以前的村庄旧貌让人不堪一提。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特别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加力推进,安顺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撕掉贫困标签,迈步新征程,如何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安顺选择以“美丽”作答。

image.png

  普定化处镇水井村荷花盛开

  近年来,全市各地大力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乡村治理和建设。

  目前,全市新(改)建农村户厕2638户。启动实施农村污水治理行政村33个。坚持“清”“管”并举推进河湖“清四乱”工作常态化,开展暗访督导检查101次,下发整改文件14份,发现问题66个,已整改销号40个。全市30户以上自然村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全部录入“贵州数字乡村建设监测平台”,实现在线监管。

  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理生活垃圾13.4万吨,清理河道沟渠1685条2178.6公里,建成农村“三小园”1850处。启动第一批19个试点村“两改两治理”试点建设。

image.png

  平坝乐平镇大屯村

  乡村建设提质升级,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全力整治大操大办、厚葬薄养、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其中,镇宁高荡村、紫云硐口村、安顺经开区和兴村被评为全国第三批乡村治理示范村。紫云红院村、黄果树油菜湖村村规民约被评为2023年度省级优秀村规民约。

  田野,孕育着丰收的希望;乡村,充满了村民的喜悦。新居传来阵阵欢笑,村小飘出琅琅书声。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山上山下,风景如画。油路坦途村村铺通,产业兴旺人人增收……黔中大地上,到处呈现出蓬勃向上、生机盎然的和美乡村新图景。

  征程漫漫,任重道远,唯有接续奋斗!今天的安顺,正以更加奋进的姿态,更加昂扬的斗志,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修  伍水清






微信图片_20231121084927.png

微信图片_20231121084917.png



责任编辑:陈婷 校对:梁惠焜 二审:毛 丽 三审:徐 昕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