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宛如一道翠绿的屏障,河谷处传来一片桃李芳香,农家小院内绿草悠悠,红色基地常有足音轻访……在镇宁自治县良田镇,曾经偏远落后的板袍村山乡风貌今已焕然一新。
板袍村红色文化广场
板袍村作为红军长征的经过地、红三军团渡江作战旧址的所在地,2020年1月被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列为贵州省23个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之一。近年来,板袍村以红色资源打底,将党建引领、红色传承、乡村振兴三者紧密结合,绘就了如今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山,还是那些山,地,还是那些地,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却变得更加富足和安宁。近日,记者前往板袍村,实地探访这场山乡巨变背后的故事。
思想之变: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6月12日,正值赶场天,由于连日暴雨,板袍村纳磨组的通组路出现塌方,巨石滚落致道路阻塞,当时,正值蜂糖李下果高峰期,村里的车出不去,外头的车进不来,急坏了村里的果农。
党员带领群众疏通入村道路
老党员韦启忠去镇上赶集经过此地,立刻组织来了四五个村民,有的村民从家里找来钢钎,有的徒手搬运石头,大家齐心协力,让道路很快被疏通。
“6月,进入汛期以来,村里发生多次山体滑坡、塌方,老党员和村民自发组织疏通道路10余次,有些村民主动把自家的农田让出来摆放沙石。”村党支部书记朱凯说,前些年,村里遇到滑坡塌方,非要等村干部花钱请人,才能把道路疏通。
2021年,板袍村实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需建设红军产业路,涉及占用农户土地和搬迁土地庙,当时遭到很多村民的反对,有的村民甚至表示“宁愿不发展也不愿意迁庙”。
于是,镇宁自治县委组织部在板袍村组织了一次解放思想的“旅游”,带领板袍村党员及群众代表30余人前往平坝区塘约村、西秀区大坝村参观学习。
“参加学习的村民代表无一不被塘约村和大坝村的发展所震撼到。”良田镇组织委员赵永堂说,学习回来后,他们还组织老党员给村民讲红军长征经过板袍村的故事,通过红色故事激发群众的干事热情。
游客参观板袍村陈列馆
思想一变天地宽。村民的思想观念转变后,对参与村里红色村庄建设项目非常支持,不仅同意迁庙,许多村民还主动让出自家田地,生怕耽误项目落地。
“特别是在打造红色美丽村庄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的过程中,许多村民投工投劳,主动把自己房前屋后的卫生清扫干净,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朱凯说。
村貌之变:从“脏乱差”到“美如画”
干净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红砖建筑,多彩的红色文化墙画,色彩缤纷的三角梅、芭蕉树和小榕树掩映在房前屋后……看着眼前的宜人景象,村里的党员罗兵忍不住感叹,村庄变得越来越漂亮了。
板袍村位于镇宁自治县最南端的良田镇中部,是典型的布依族村寨。前些年因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民众思想观念落后,环境“脏乱差”,曾一度成为了落后的“代名词”。
板袍村红军食堂
2021年来,借助打造红色美丽村庄试点的良好契机,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完善基础设施,在村中修建了2.8公里的红色产业路,并在各个关键点增设垃圾箱、垃圾车,打造垃圾收运闭环系统;实行道路亮化工程,增添了35套路灯;对75户村民房屋进行厕改、厨改及庭院进行整治改造;推进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景观打造,有效提升村居环境。
同时,依托红色文化底蕴建设陈列馆、接待中心、红军食堂、红军活动广场、生态停车场、公厕,增加标识牌,维护修缮临时指挥部旧址,并对旧址周边12户村民建筑风貌修旧如旧,在村庄各处安装浮雕,用色彩丰富的墙画讲述红色历史故事,点染红色基调。
板袍村的北盘江渡江临时指挥部旧址
“板袍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项目共计23个,涉及资金1820.99万元,2022年3月底通过省级验收。”朱凯说。
如今,走进板袍村,曾经“脏乱差”已成为历史,村庄干净整洁,绿草悠悠,红色文化元素随处可见,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产业之变:从“一业独大”到“多点开花”
六七月的板袍村,是村民们最繁忙的时节。
采摘蜂糖李、分拣蜂糖李、售卖蜂糖李……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忙碌着这份“甜蜜事业”。
板袍村种植的漫山的蜂糖李
走进板袍村,满山遍野的蜂糖李树,让人不得不惊叹一个产业的兴盛。“板袍村种植蜂糖李的历史悠久,小小一颗蜂糖李,既绿了荒坡,也富了村民,去年全村蜂糖李产值达到1200万元。”朱凯介绍,板袍村采取“村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蜂糖李产业,全村种植面积3200亩,挂果面积达2000亩。
提质增效促增收。去年,板袍村在航空工业集团的支持下,打造了18亩蜂糖李种植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示范带动农户科学种植蜂糖李,不断提升蜂糖李品质。
在板袍村蜂糖李示范基地内,记者看到蜂糖李树上方拉起了防雹网,水肥一体化工程科学智能控制养分,滴灌系统合理调配水源分布,技术人员在讲解种植及管护要点……
“按照示范基地的技术方法管护蜂糖李,果子的品质提升了不少。”村民杨书廷2009年开始种植蜂糖李,种有30亩,但由于缺乏技术,产业效益不佳。“果园通过提质增效改造后,产值实现了翻倍增长。”杨书廷说。
板袍村党建工作宣传栏
在村委会后方的一栋楼房内,传来阵阵纺织的声音,当地妇女们正在加工民族服饰和玩偶。这里曾是板袍村幼儿园,因生源转移导致教学楼闲置。2023年3月,板袍村在航空工业集团帮扶下建起民族服饰加工厂,吸纳当地妇女生产民族服饰和玩偶。
“服饰厂于今年3月运营,采取订单式加工,带动十多名留守妇女就业。”航空工业集团驻村第一书记邓宏钧说。
除了传统的种植和服饰加工业,村里的红色乡村旅游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红色村庄自2022年建成以来,许多团队纷纷前来参观,听寨老讲述长征故事,感受红色历史的波澜壮阔。”朱凯介绍,在红色文化的带动下,村里的红军食堂投入运营,由村合作社经营管理,通过一楼餐饮、二楼销售农特产品,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板袍村被列为贵州省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
夜晚,华灯初上,篝火点燃,村民们在广场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昔日落后的村庄,在党支部的坚强引领下,传承红色基因,讲述红色故事,谱出乡村振兴新篇章,实现了思想、环境、产业的华丽蝶变。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伍水清 李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