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壁心梗,马上联系安排急诊PCI。”
4月15日上午,普定县40多岁男性患者陈某突发胸痛,“患者晕厥30+分钟,伴大汗淋漓,血压69/30mmHg,血糖6.7mmol/l”,看到“普定胸痛中心”工作群里的患者“症状”和心电图后,普定县人民医院党委委员、主任医师袁诚立即诊断,并紧急安排急诊PCI手术。
9点28分,患者陈某到达医院,并执行双绕行直接送入介入室急诊手术,入科患者神志不清,休克血压,大便失禁,造影提示右冠状动脉近中段100%闭塞。9点42分导丝开通血管后见大量血栓,反复抽吸血栓后血管再通,植入支架1枚,随后患者神志恢复,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14分钟,从进入该院大门到血管开通,一场紧急救援手术完成;14分钟,一个急性心梗患者转危为安。
工作中的袁诚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抢救,成功抢救的背后是以袁诚为主导的普定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多年来不断发展建设的成果。
1997年,袁诚毕业后回到家乡普定县人民医院工作,2001年任大内科主任,2016年取得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资格,2019年获安顺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20年被评为第一届安顺名医,2021年入选第六批安顺市市管专家,现任普定县人民医院党委委员、主任医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攀升,而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过去,90%的胸痛患者死于院外,就是因为诊治不够规范、流程不够优化、体系不够健全。”袁诚说。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袁诚一直致力于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2019年6月以来,袁诚牵头建设普定县胸痛中心,几年时间,袁诚跑遍全县卫生院及相关机构,开展3轮次近40余堂巡回讲座和业务指导,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全县救治体系不断完善规范。
普定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
“普定县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实现了病人未到、信息先到,院前与院内无缝对接。”袁诚说,利用网络信息,从病人发病开始,按照规范流程,乡镇卫生院接到病人,十分钟内要完成心电图上传工作群,群内专家24小时值守,10分钟内完成指导处置,全面缩短了胸痛、心肌梗死等疾病患者救治时间,为胸痛患者建立生命安全通道。
2020年11月,普定县胸痛中心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成为安顺市第一家通过国家级认证的基层胸痛中心。截至2023年10月份,普定县9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了国家级胸痛救治单元的验收认证,是安顺市最先通过国家认证的县区,也是目前全省国家级胸痛救治单元通过率最高的县区之一。
通过救治体系建设,有效整合了县域内的医疗资源,提升了全县胸痛救治能力,真正创建了社区、120、区域协同救治新模式,凭借全新的管理理念、多学科协作医疗模式及规范化的胸痛诊治流程,在县域内实现了高危胸痛的早期快速识别、科学救治和预后改善,实现了90%的心血管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解决了本地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
袁诚(右一)和同事相互交流学习
扎根基层、从事医疗卫生工作27年,袁诚长期致力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难治性高血压等疾病的临床诊疗以及急诊急救管理等研究工作。作为该医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袁诚一直按照省级重点学科标准加强学科建设,目前所带领的科室是一支人才队伍稳定,技术力量强大,具有拼搏精神的技术团队。团队拥有医生11名,正高级职称2名,副高级职称2名,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1名。所带领的科室(心血管内科)为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不仅如此,袁诚还以胸痛中心建设为抓手,推动普定县人民医院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实现了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的网络化建设、规范化操作、集约化管理,使医院急诊急救水平快速提升,积极配合国家大医改战略实施,领跑医院的加速前进,为普定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袁诚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近年来,主持完成市(厅)级科研课题2项,以总课题骨干身份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3项。在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及国家级医学期刊上发表医学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本,参编书籍1本,获得发明型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医者仁心,为了不再看到病人伤痛的面容和家属失去亲人的痛苦,为了人们都能平安地工作和生活,我愿奉献自己全部的心血和力量。”袁诚说,以后工作中,自己将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继续巩固胸痛中心建设成果,持续推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编织好胸痛救治体系网底,打通胸痛救治“最后一公里”;同时将组织开展全县危急重症城乡一体化救治模式建设,最大限度地挽救更多患者生命,让更多患者受益。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鲁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