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关岭顶云街道:以“顶云经验”改革力量擘画新区发展新蓝图

2024-07-25 01:04:11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盛夏至顶云,白云摇曳入晴空,沿灞陵大道向上而行,一路车流如织,两侧高楼林立,医院、学校、住宅、酒店、产业园、高铁站……各类地标性建筑不断,各种新项目建设不停,处处迸发着改革创新的发展活力与热情。

  40多年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顶云经验”开创了我国南方农村土地改革的先河,顶云人大胆探索实践出“定产到组、超产奖励”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40多年后,顶云人仍然高举改革旗帜,传承和弘扬“顶云经验”,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擘画出新时代新顶云的发展新蓝图。

以改革为根本

不断擦亮“顶云经验”金招牌

  从镌刻着“农村改革第一村”的牌坊下慢慢走过,煦暖的阳光透过树木枝叶的缝隙倾洒在民居的青瓦白墙之上,安静而闲适,一路沿着平坦洁净的村道且行且赏,可在亭榭里观荷,可在草地上休憩,可眺望远山如黛,也能近看村居人家。如今,这“顶云经验”的发源之地——石板井村,在先辈今人的辛勤建设下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

石板井村

  “石板井村作为‘顶云经验’的发源地,我们要用新思想、新作为、新担当来不断擦亮这块金招牌,奋力书写新时代‘顶云经验’的新篇章。”石板井村党总支部书记黄俊说,改革创新永远是发展的根本,近年来村子以党建为引领,以干部为先锋,以群众为主体,在改革创新上下足功夫,村中各项事业发展迅速。

  依托区位优势、便捷交通和浓厚的“顶云经验”文化氛围,石板井村利用自身资源招商引企共同建设“顶云经验”体验园和“顶云经验”乡愁研学基地,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引进大户打造黄瓜、生姜百亩种植基地,并成立村级劳务公司,摸底整合劳动力资源,集中输送劳动力就业,创新带动劳动力增收,为村里的闲置劳动力搭建就业增收平台。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截至2023年,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320元,村集体固定资产上千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达45万元以上。

石板井村村貌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石板井村在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上进行改革创新,将“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与基层自治有效结合,从责任心强、有群众基础的村贤寨老、致富带头人、企事业退休干部中选聘出联户长,组建起一支强有力的基层自治队伍,这支队伍还兼具“乡村振兴顾问团”“乡风文明劝导工作队”等特性,不仅能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还能协助村委入户宣传政策、快速化解矛盾、整治不良风气。

  2023年,“顶云经验”陈列馆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石板井村又一文化品牌载体。自“顶云经验”陈列馆投用以来,该村共接待了来自省内外学习“顶云经验”的政府、企业人员1.5万余人次,而前来开展研学活动的各年龄段学生更是数不胜数,平均每周都能达到200人左右。

学生到“顶云经验”陈列馆开展研学活动

  “我们始终要把改革创新贯穿村子发展的全过程。”提及村子未来的发展,黄俊表示将依托村子距离高铁站、高速收费站和国际商贸城仅4公里的交通优势,着力打造仓储物流基地,并补齐村里“有玩、有吃、缺住宿”的短板,着手引进市场主体,将闲置的老村委改建成精品民宿,从而带动村民共同发展民宿产业,同时培养一批乡村讲解员,为游客讲解“顶云经验”、布依文化和村情村史。


以改革为牵引

不断推动新区建设提速跑

  2011年,关岭自治县将顶云新区纳入县城总体规划范围,并于2012年8月获批实施;2013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顶云乡建制,设置顶云街道办事处,以原顶云乡地域为顶云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

  十余年来,顶云新区以改革发展为牵引,定位为高铁带动的旅游服务中心、山城特色的文化康养基地及绿色低碳的生态宜居城市。一批批项目成功落地,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路网四通八达,真正让顶云成为了关岭自治县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双向六车道的灞陵大道

  交通是发展的脉络。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顶云新区于外有沪昆高铁关岭站,让顶云人在“家门口”就能乘坐高铁,外出经商、务工、学习更为便利,并且正在建设中的六安高速关岭北站口也将建在辖区新场村,一个高速服务区将建在辖区新城社区;于内,灞陵大道、320国道搭建起了新区交通的框架脉络,去年顶云街道又将顶云大道政务中心段“断头路”打通,硬化顶包路1200米,新城社区坪寨大桥实现通车,彻底疏通了新区交通的“最后一公里”堵点。

  关岭大健康民族食药产业园和新型建材产业园置身顶云,苗立克、黔药源、椒丰众鑫等数十家企业能为当地群众带来数以千计的就业岗位;已建成的岭秀国际、睿创云玺等13个商品房小区,可吸纳上万户新住民,在建的映山湖、睿创云墅等项目使商品房居住体验再上新台阶。此外,顶云辖区内还有四星级酒店天书酒店、大型连锁超市佳客隆,以及涵盖餐饮、商超等业态的数百个个体经营户,使顶云商业经营规模得以不断壮大。

位于顶云新区的关岭民族高级中学

  按照三级综合医院标准打造的安顺市人民医院关岭分院位于顶云新区,该院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规划床位500张,可开放床位1000余张,目前正在进入装饰装修工程的收尾阶段。2023年8月,关岭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在顶云建成投入使用,医院环境、基础设施、医疗设备、诊疗服务纷纷提档升级。顶云辖区还拥有标准化乡镇级卫生院1个,11个村(社区)建有12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关岭民族高级中学、关岭综合性高级中学、关岭德艺高级中学、关岭薪传学校、关岭第二中学、关岭思源实验学校、顶云街道幼儿园……顶云辖区内有高中4所,初中2所,小学6所、幼儿园9所、托管中心4所,从幼儿园至高中,可让上万名学子实现“一站式”就学。
  顶云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恩岳说:“我们将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核心,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强化城市管理力度,塑造新区城市形象,进一步服务好辖区民生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切实推动文化教育、医疗发展、交通建设、宜居宜业的‘全新顶云’提速跑,进一步唱响全县城市建设‘双城记’。”

以改革为动力

不断提升农旅融合新质效

  站在顶云街道麻龙村海拔1500米的高山之上,举目远眺,群山延绵,云卷云舒,风光无限,数千亩茶树扎根于此,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这里是顶云海拔最高的地方,原来全是荒山荒坡,现在种了2000亩茶叶,使得村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6%,真变成了‘生态大氧吧’。”麻龙村党支部书记张彪说,该村种植的茶叶采用有机肥、无农药、人工除草,最大程度保障茶叶绿色、生态、健康。

顶云街道麻龙村生态茶山

  去年,顶云街道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结合麻龙村、谷新村土质、海拔、气温适宜发展茶产业的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广州昀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平台公司合作成立SPV公司共同打造茶农旅一体融合发展产业园,充分盘活闲置荒山资源,种植云峰五号、龙井43号和黄金芽1200万株,面积达3500亩,配套建设机耕道10余公里,每年可辐射带动7000人次以上的务工增收,项目还将建设观光民宿、露营基地、制茶厂、炒茶和品茶体验中心,切实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农旅融合、产城融合是顶云街道产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顶云街道结合该县“三县一中心”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制定了“4个1”产业发展规划,即采取“林+药”“果+药”的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并利用衔接资金优惠政策鼓励带动老百姓种植中药材,实现中药材产业突破1万亩;依托“关岭牛”发展政策优势,通过“28安心养”模式等惠农政策,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养殖模式,鼓励带动群众养牛积极性,实现关岭牛养殖存栏量突破1万头;分村分类理清发展思路,挖掘资源禀赋,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思路和渠道,通过产业项目资金支持发展产业分红、盘活资源资产租赁流转增收、债权投资合作发展增收等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实现各村(社区)村集体经济突破100万元;把“顶云经验”纪念园、陈列馆、体验园、乡愁研学基地与大中小学生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关岭民族文化产业园、关岭党外人士活动中心等资源串连成片,将“农学文旅”相结合,持续擦亮“顶云经验”这一张乡村文化旅游名片。

学生到石板井村开展研学活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顶云街道党工委书记,我将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利用党工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方式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并结合顶云发展实际,统筹推进基层党建、产业发展、民生保障、乡村振兴、新城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李恩岳表示,顶云街道将以改革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开辟道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把先辈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顶云经验”在新时代弘扬和传承下去,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力建设全新顶云。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智


责任编辑:陈亮 校对 梁惠焜 二审 吴丹 三审 罗希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