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紫云自治县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作,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创新、提升质量这条主线,补短板、强弱 项,持续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整合教育资源,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优化资源配置
近年来,紫云不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所可容纳3000名学生的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和一所可容纳1800名学生的印山书院。
新建的印山书院
2022年秋季学期,紫云抓住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迁入新校园的契机,撤并格凸河中学、火花中学、达邦中学、水塘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等薄弱学校,在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原校园组建紫云自治县第三中学,成为紫云县城唯一的公立全寄宿制初级中学,该校有专任教师128人,开设36个教学班,做到了师资、设备等教育教学集中使用,实现弱校提升办强。
今年春季学期投入招生办学的印山书院,增加了紫云县城学位供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县城学校的办学压力,满足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该校旨在加强师资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力争三年创建成市内一流品牌,五年创建成省内优质学校的办学目标,努力办好家长满意的学校。目前,该学校拥有82名优秀教师。
“我县推行‘一集中两腾换’措施,把初中集中到县城办学,乡镇中学腾换出来办乡镇中心寄宿制小学、乡村教学点腾换出来办幼小一体化学校。”紫云自治县教育局局长周文科说,结合各乡镇实际,采取撤并的乡镇中学校舍资源,增加乡镇中心小学学位,把学生数较少的完全小学,以及村小三年级以上学生集中到乡镇中心小学寄宿就读;二年级以下学生在原校就读,并根据服务区域幼儿情况开办幼小一体化学校。
同时,紫云实施集团化办学和幼小初高一体化改革。以县第一小学为试点推行集团化办学,将22所小学纳入集团化管理,实现师资共享、资源共享,促进共同提高。该县积极探索幼、小、初、高教师一体化办学,实现幼小、小初、初高教学有效衔接,拓展师资延伸互补力量,实现资源上下优化流动。
通过优化配置的一系列措施,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每所学校都有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师资团队。
办好民生教育
教育是民生之本。近日,记者在宗地中学看到一栋学生宿舍楼即将建成投入使用。
“针对宗地中学学生宿舍拥挤问题,县委、县政府多方争取协调589万元资金,将该校一栋危旧房拆迁,新建一栋6层楼可容纳420名学生的宿舍楼。并于去年11月开工建设,预计今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紫云自治县教育局副局长程斌说,此外,针对紫云宗地民族小学办学规模小、缺教室等问题,积极对接协调资金780万元,新建一栋教学楼,以改善该校办学条件。
干净整洁的紫云二中食堂
近年来,紫云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行基础设施建设、新市民入学基础配套保障、义务教育护苗、中高考生护苗、特殊儿童爱苗、学生假期培苗、乡村教师爱心、教育暖心、教师舒心、教育悦心等“教育十大行动”,营造学生安心学、老师安心教、社会助力的良好教育教学环境。
两年间,紫云在推进为民办实事的工作中,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所,维修中小学10所,进一步改善了全县的教育教学环境。为呵护学生健康成长,该县在推行义务教育护苗行动中,为全县93所学校5.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补充营养。每周周一至周五,每名学生一盒免费纯牛奶,其中小学生为120毫升装,初中学生为200毫升装。
“为加强对特殊儿童的关心关爱,我县对特殊儿童开展一对一全覆盖帮助,促进特殊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并按照家长学生自愿原则,在周末及假期开展学生托管工作,减轻家长监督管理负担。”程斌说,该县为乡村教师提供免费使用的冰箱、洗衣机、电磁炉及电饭锅等家电;每两年开展一次全县教师免费体检,建立教师健康档案,关爱教师身体健康;全县各类公共服务窗口,设置教师专门绿色通道;在紫云任教的教师凭本人教师资格证,每年享受两次全县旅游景点免门票待遇,每次可携带2名同行人员。通过开展系列行动,形成学生安心学、用心学和老师安心教学的良好教学氛围。
深化教育改革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聚焦改革创新,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通过设置课程开发管理中心、教师素养发展中心、学生自主管理中心、安全教育健康中心、后勤保障服务中心的“五大中心”,以满足新时代的教育教学需求。
新建的紫云民族中等职业学校
“我县紧盯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教学改革,认真锻造校长、教师、教研、督导、监察5支队伍,通过5支队伍共同发力,提升教育成效。”周文科说,该县实行教育质量优先一批、老师无记名推优一批、校长推荐一批的“三个一批”校长选拔制,培养选拔一批好校长。
同时,不断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制定《紫云自治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管理的实施细则》,按照“1年过关、3年合格、6年骨干、10年优秀”路径目标,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每年通过人才引进、招聘、“特岗计划”招聘等方式补充教师,增强师资力量;建立队伍淘汰机制,对不胜任工作的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的,进行转岗处理。
“结合我县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孩子多的特点,学校通过开展健康安全工作,来弥补留守学生的亲情缺失、家庭教育欠缺等,促进学生勤奋好学、健康成长。”周文科说,同时,在推进管理机制改革中,组织开展校长、教师素质和能力大提升行动,健全职务“能上能下”、教师“能进能出”、薪酬“能增能减”工作机制。
在深化教学改革中,结合新高考综合改革“强基计划”要求,该县在紫云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建立高中衔接初中试点,采用“2+X+3”教育模式组织开展“粤黔育才班”,取得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发挥了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此外,该县以紫云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为试点,实施“腾笼换鸟”工程,每年淘汰5名教师,腾出岗位用于引进高素质师资;通过人才引进、特岗招聘等补充高素质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今年8月,已签约紫云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的6名北师大优秀毕业生即将到校任教。
创新引领提质增效
自2022年以来,紫云自治县教育局搭建“名师大讲堂”和“校长大讲堂”平台,分享授课经典和先进教学管理理念,展现教师风采,进而在全县营造一种互学共鉴,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引领各科任老师在专业成长的路上快速提升。
“我们搭建的‘名师大讲堂’平台,参讲老师所分享的内容可以是一门学科、某个知识点、学科章节,以及做好课后辅导、处理作业的质与量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通过一系列贴近教师教学的话题,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紫云自治县教育局负责“名师大讲堂”录制工作的吴挺说,所谓“名师大讲堂”平台,就是把老师分享的内容录制成视频放平台上供大家分享,以达到相互学习借鉴的目的。
“无论是县城中小学的老师,还是偏远乡村学校的老师,只要在课堂教学和辅导、引导学生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老师都可以在‘名师大讲堂’上分享自己的好方法、好做法。”吴挺说,“校长大讲堂”则是在全县中小学挑选优秀校长,参与分享学校管理、学科建设、课程改造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先进经验。目前,共开展“名师大讲堂”30余期,“校长讲堂”20余期。下一步,他们将搭建“班主任大讲堂”平台。
在大营中学,推行教师积分激励机制,对老师的教学成绩进行周评、月评、季评方式的积分,通过测评确定全校各学科、各年级的平均成绩。学科成绩超出平均成绩1分,科任老师积1分,反之扣1分;班级成绩超过年级平均成绩1分,班主任积2分,反之扣1分。
“教学积分制直接与老师的绩效、评优挂钩,激励老师备好课、上好课、辅导好学生,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大营中学校长王兴华如是说。
猴场中学则实行“勤走动、三清楚、一目标”的校长工作法,按照分层教育、因材施教、因生而教的原则,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勤走动就是多到各班、各年级、校园内走动,通过与老师、学生的交流,对每个老师的工作情况、每个学科、每个班级的综合成绩要摸清底数,发现问题、研究措施、解决问题,制定学校的发展目标。”猴场中学校长杨定方说,结合老师的特长将其放在适合的位置,让每一位老师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助推全校教育质量提升。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