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故事天天读】“听见”青春!——记安顺学生救国团

2024-10-22 23:31:32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青春,是一缕缕晨曦放榜的耀眼朝阳;

  青春,是一簇簇点亮人类群星闪耀时代的绚烂焰火;

  青春,是形体和谐匀称塑造的“力”与“美”;拥有“闯”的精神、“干”的胆识,是“孤勇者”、是“奋进者”。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青春携手榜样,让我们从尘封的档案文献中、从潜行在历史的涡轮中,去捕捉那些关于“青年榜样”的声音,他们“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他们的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不到歼灭日本帝国主义的一天不停反日运动”

  “要图中国民族的生存,要谋中国领土的完整,非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不可”

  “打倒背祖忘宗居心吞灭我国的日本帝国主义”

  “联合亚洲被压迫民族一致进攻日本帝国主义”

  ……

  在安顺市档案馆珍藏着许多幅抗日时期“安顺学生救国团”的爱国标语原件,每每参观者瞻览总情不自已逐字诵读,那一刻,停留在纸上的文字穿透了一切束缚,“闪耀着爱国学生的剑光”,把那个激荡年代救国家救民族于危亡的青春呐喊“穿越”回来。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难当头,各界成立抗日救亡团体——国家危难!

  1938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民族危亡!

  中华血脉不可断流,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黔中安顺成为抗战时期的大后方,旧中国唯一军医大学中央陆军军医学校、陆军兽医学校、贵州大学工学院等先后迁入安顺,安顺俨然成为一座“青春之城”,爱国进步思潮奔腾涌动。

  此时,安顺学生界成立了“安顺学生救国团”,在党的领导下,安顺学生救国团坚持后方的教师要“为抗战而教育”,学生要“为救亡而读书”,“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

  学生们以游行示威、演讲、话剧等形式,向广大农民揭露日寇侵华罪行,宣传中共抗日主张,鼓舞人民群众奋勇抗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1932年,整个安顺人口798733人。抗战期间,安顺输出兵员8000人以上,多为青年,其中,平坝全县六分之一青壮年血洒抗战疆场,是全国军人伤亡与人口之比平均数的3.5倍。青春以最悲壮的方式兑现承诺和履行担当——哪怕敌寇如狼似虎四面环伺,凡妄图肆意践踏蹂躏我华夏者先掂量掂量,你们即将面对的是这一群青年人,他们的青春笃信在国家危难和民族大义面前,生死看淡,不服来战!

  你听!——青春鲜血汇聚成河,奔腾赴死涤荡了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屈辱历史;

  你听!——青春汗水滴灌成河,潺潺连绵沃养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复兴。

  硝烟远去天如洗,大业复兴追日行。青春是城市的火种,青年就是火炬手,在21世纪的青年和21℃的安顺“双向奔赴”、同频共振的今天,黔中大地正在大力推进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通过组织开展“学理论、忆初心、展风采、建新功”主题学习分享活动,深入实施“春晖行动·风筝计划”和“青联组织服务千村”计划,青春的安顺正努力满足青年多样化、多层次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让青年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重要领域攻坚克难、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顺篇章的征程中,发出青春声音、贡献青春力量、展现青春风采、铸就青春荣光。

  安顺市档案馆  张爱国



来源:安顺日报


责任编辑:胡晓 校对:张家晨 二审:毛丽 三审:徐昕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