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留住乡愁·传统村落安顺行”系列报道之十七 | 黄果树镇募龙村:深山藏幽境 古村寄乡愁

2024-10-24 00:16:04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在黄果树镇,山水绝唱的大山深山藏匿着一个古老的村庄——募龙村。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拥有大自然的静谧,蓝天白云下,这里依山傍水、风景如画,在这片环境中,募龙村犹如一颗明珠享受着山山水水的滋养。

  金秋十月,汽车沿紫黄公路进入募龙村地界,再沿着河岸蜿蜒崎岖的山间公路不断前行,驶出沿河公路,继续环山而上,不一会儿,半山腰上一面鲜红的旗帜迎风飘扬,那便是募龙村村民委员会。

募龙村航拍图

  走进募龙村,宽阔平坦的乡村道路干净整洁,民居错落有致,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绿意盎然,显得诗意融融。募龙村有3个自然村寨,四个村民小组,250户1071人,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居住着布依族和苗族,“募龙”是布依语,意指“龙在水井”里。2014年11月,募龙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募龙村的村民居所讲究靠山不近山,临水不傍水。村落为南北坐向,左右有大山‘关拦’,前有郎宫河环抱。”募龙村村支书王仁超介绍,募龙村民居石屋均沿着山势自上而下修建,石屋层层叠叠、布局井然有序,形成纵向走势,横向则是一条乡村主路穿村而过,多条支巷道将各家各户相连,形成片状的布局结构。

募龙村古榕树

  募龙村很久以前有古道穿村,为村民外出交流提供了交通保障,但随着时代变迁,古道逐渐被新修的道路取代。此外,募龙村还有两处古坉墙和三口古井。古坉墙约建于250年前,分别在一、二组的“猫坉”山和三、四组的“坉科雷”山顶上,古墙围绕山顶,均为当时的村民用于防备战争匪乱。全村的三口古井,一口在一组的东面,另一口在二组的西南方,第三口在三组的东边路边,古井水源充沛,除供人畜饮用外,还能为周围的田地提供生产用水。

  漫步募龙村,最让人印象深刻是村中的百余棵古榕树,这些古树每个村民小组都有分布,树龄老的有500多年,除了古榕树还有金丝楠、小叶紫檀、水冬瓜等。在募龙村文化广场,一棵巨大的古榕树静静伫立其中,由于树冠繁茂,遮蔽了大半个广场。

古村古树相得益彰

  王仁超介绍,募龙村关于古榕树的故事有很多。比如,在四组南面有一对古榕树,村民们称其为“四季树”,因为该组村民每年都会根据这对榕树的变化确定农种时间。在距离“四季树”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对“鸳鸯树”,两棵树相拥而长,犹如一对情侣。

  募龙村的古榕树赋予了村庄秀丽的风景,一棵棵巨大的古榕树共同守护着平静而秀美的村庄,以坚韧不屈的生命力浸润着这里的人们。

  穿过募龙村文化广场,来到募龙村一栋古民居前,老屋依旧活力四射,房屋建造属于石木结构,还有村民居住,房子的基石非常讲究,有雕花石为上层面,窗为雕花窗,耳房的上方横板上有龙凤的图案。

募龙村古民居

  “现在村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并不多,有一些年久失修已经无人居住,有些则是在原有房屋的基础上修建了二楼。”王仁超介绍,目前还有5处民国时期的建筑,保存基本完好。

  在募龙村有许多珍贵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民族文化为村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

  “哒哒哒……”缝纫机工作的声音在村民韦登秀家的制衣坊响起。

  走进韦登秀的制衣坊,衣架上摆放着一排排颜色鲜艳、款式各异的布依族服饰。

韦登秀正在制作布依族服饰

  “这些服装有男款也有女款,都是我自己买布来裁剪制作的。”韦登秀介绍,大多数布依族女性都会制作布依族服饰,她也是从小跟着长辈学习,才掌握了这门手艺。她独自制作一套布依族服装需要一个星期。

  “赶集的时候会将服装拿到集市上去卖,价格根据服装用料和工艺不同而定,贵的上千元,便宜的三五百元。”韦登秀说,除了在集市上卖衣服,她还通过抖音平台发布自己制作、展示民族服饰的视频,吸引了不少粉丝购买。一年下来有几万元的收入。

募龙村一角

  “目前,村里有4户人家专门从事制作少数民族服饰,依靠这门手艺,他们实现了致富增收。”王仁超说。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募龙村最隆重的节日,在这一天,募龙村村民们穿着漂亮的民族服饰在文化广场载歌载舞,吹唢呐、击铜鼓、敲铜锣以示庆祝。

  岁月会风化古道,会侵蚀古民居,但是岁月也会让古榕树具有灵性,能够让传统文化更具魅力。在募龙村,每当月明星稀,村民们在村寨载歌载舞,古树、古建筑和愉悦的人们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最美的天然画卷。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伟 陈婷婷 詹艳


责任编辑:陈亮 校对 张家晨 二审 毛丽 三审 徐昕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