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文笔塔位于紫云自治县城东的塔山坡,是紫云自治县的重要文物、标志性建筑。
位于紫云城东的文笔塔
据紫云县志记载,紫云文笔塔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共9层15余米高,底层塔围17米,塔身呈8面形。文笔塔3层至8层的8个面都雕刻有一尊罗汉,栩栩如生。文笔塔第2层的每个面都有一块碑文,其中一块碑文显示:“雍正八年建城,辖才十三枝;署归化理苗府,张克纶郗松龄”。
“紫云文笔塔承载着紫云建城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紫云自治县文管所所长王俊说,2006年,紫云文笔塔被贵州省人民政府予为“贵州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紫云对文笔塔进行了修缮。
“相传,紫云文笔塔修建之初与老城的堰塘、印山、东门田坝组成了‘文房四宝’。以前位于老县城东边的堰塘,常年蓄满着水,附近居民常在堰塘里打水浇灌菜园,1996年,随着县城的扩建,堰塘被填复。位于老城中的印山,现已被修建的民房遮挡着,没有那么突出了。”紫云自治县委宣传部退休人员吴林友说,21世纪初,紫云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在老城东门田坝修建了格凸大道,随后大道两旁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曾经的东门田坝变成了现在的一个个城市小区。
“紫云文笔塔常有游客登山到访,站在塔边眺望紫云县城,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街道交错纵横,一座欣欣向荣的紫云新城呈现在文笔塔前。”王俊说,为加强对紫云文笔塔的环境整治,今年,紫云文管所向相关部门提交了一个实施方案,计划从松山街道塔山小区后面的湿地公园修建一条步道上文笔塔,并在文笔塔前修建一个景观台,方便人们到文笔塔观光赏景。
如今,紫云县城建设日新月异,曾经的东门田坝和堰塘高楼林立,印山“藏”在城中,紫云文笔塔依然屹立在郁郁葱葱的塔山坡之巅,继续见证着紫云县城的变迁。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