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普定县城关镇新堡村的贵州省嘉瑞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只见10余名工人穿梭在一片黄白相间的花海中采摘菊花,随后进行打包、分拣、装车等工作,透明连体大棚中一片忙碌景象,传来阵阵怡人清香。 “今天大棚里有10多个工人干活,可以采摘3至5车白菊,售价为0.5元每支。”谈起菊花的生长习性、种植技巧和市场行情,贵州省嘉瑞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蕾蕾已然熟门熟路,一边向工人讲解采摘技巧,一边与收购商商议菊花价格。短短3年时间内,张蕾蕾从一个“门外汉”成为了一个“行家里手”,她告诉记者:“从前我也是一个‘打工族’,干过装修进过厂。2021年从亲戚手里接手了这个花卉基地,开始自己当老板,摸着石头过河一路走着过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如今,该公司菊花种植基地面积80余亩,建设有20余个连体大棚,共有黄菊、白菊两个品种,主要销往云南、广东、重庆等地,还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而广阔的市场前景、适宜的地理环境、较为完善的连体大棚基础设施等条件,不仅让贵州省嘉瑞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菊花蓬勃生长,更获得了不菲的市场回报。 “大棚菊花不受季节限制,这一茬采摘结束后可以立马投入下一轮种植,所以一年下来菊花的产量可以达到200多万支,总产值约为200多万元。”张蕾蕾说,现在创业当了老板,不仅自己可以就近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还能带动许多当地妇女务工增收,一朵小菊花,连通了致富路,让大家都有钱“花”。 来自化处镇的村民黄开珍,为了方便照顾孩子上中学,已经在基地务工了两年,从整地、种植、抹芽、管护到采摘每个环节,都有她忙碌的身影。“在这里务工按小时结算工钱,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每个月有2000至3000元的收入。”对此,黄开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通过发展菊花产业,张蕾蕾实现了从“打工族”到致富带头人的转变,在富裕自身的同时,每年可带动周边村民务工约2000人次,发放务工工资近40万元。下一步,张蕾蕾表示将加强与其他大型花卉公司的交流合作,提升菊花种植与管护技术,进一步拓宽市场销路,以优质菊花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实现就业增收。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