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姜”来有奔头——镇宁小黄姜产业发展见闻

2024-11-19 00:24:12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眼下,正值镇宁小黄姜采收上市的季节。

  走进镇宁自治县田间地头,片片姜田姜香四溢,广大姜农繁忙采收,收姜商贾接踵而至,运输车辆川流不息,一片繁忙的收获景象。

图片

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

  近年来,镇宁自治县充分挖掘自身地域环境优势,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发展突破口,将小黄姜产业列入全县重点产业培育,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小黄姜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效益化方向发展,做好推动农产品变现、农民群众增收的大文章。经过多年的打造,小黄姜产业已成为该县的优势特色产业。


小农户种姜奔共富

  在镇宁自治县丁旗街道金鸡村的姜田里,姜香四溢,农户们重复着拔姜、清理、剪枝、装袋的动作,一派丰收景象。

图片

金鸡村姜农正在采收小黄姜

  “今年的小黄姜品质好,根本不愁卖,我们采收的姜还没有出姜地,就有人来收走了。”金鸡村村民但修珍高兴地告诉记者,她家里种植了6亩小黄姜。“亩产6000斤,这两天能卖到3元多一斤,我打算先卖出一部分,剩下的放在窖里留到明年五、六月份行情好的时候再卖。”小黄姜易于储存、市场需求大等优势极大地降低了当地姜农种植的风险。

  霜降之后正是采收小黄姜的最佳时节,但修珍采收完家里的姜后,还到附近帮助种姜大户采收小黄姜,寻找更多务工机会。目前,但修珍已经在附近采收小黄姜20余天,每天可拿到务工费100元。

  镇宁小黄姜栽种历史悠久,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雨水等条件,种出来的小黄姜品质优良,具有嫩、脆、香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于2020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是镇宁许多像但修珍这样的普通农户致富的首选产业之一。

  在镇宁自治县城南农贸综合市场,每天都有大批的农户将种植的小黄姜运输到此进行交易。11月13日下午,来自镇宁扁担山镇的农户陈小勇带着5袋小黄姜在市场上等待收姜人收购。

  “一袋就有50斤,如果今天有人出价到2.1元一斤,我就打算全部卖了。”陈小勇十几年前开始种植小黄姜,今年种植了十余亩,每亩可产姜6000斤。“大部分采收的姜在地里就卖出去了,能卖到3元左右一斤。”陈小勇告诉记者,中间“经纪人”会直接到姜地里收购品质好的小黄姜,而残次的散姜只能拿到集市上卖,因此价格会低一些。

图片

刚采收的小黄姜

  “市场越来越好,这些年种植小黄姜的人越来越多,我自己的姜地每亩可以赚一万多,一年的种姜收入超过12万元。”陈小勇笑着说,近些年,越来越多农户瞄准小黄姜广阔的市场前景,开始进行专业化大规模种植。

  产业兴,奔共富。镇宁农业部门数据显示,2024年,镇宁全县推广种植镇宁小黄姜14万余亩,占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的40%以上,预计总产量30万吨,预计总产值可达11余亿元。


乡村经纪人“搭桥”闯市场

  除了普通的种植小农户,在姜农和市场之间还活跃着一批“乡村经纪人”,他们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农户,一头连着千变万化的市场。成为农民致富的“金桥梁”。

  在金鸡村的姜田里,就活跃着这样一位乡村经纪人——汪一波。

  “今天预计收2吨,截至目前,我们今年已经收了几十吨镇宁小黄姜。”汪一波正在将打包好的小黄姜搬运上车,准备销往四川、重庆等地。

  “在过去,姜农找不到好的销售市场,加上不了解市场行情,导致很多品质好的小黄姜只能以低价卖出。”汪一波解释道,经纪人提前掌握市场需求,直接到姜地里收姜,不仅节约了姜农的运输成本,也让小黄姜以更合理的价格售出。

  在镇宁自治县城南农贸市场信念姜业的店铺里,6名工人正在收姜、捡姜、装袋,“我们每年要收一千多吨小黄姜,现在正是采摘的丰收期,每天可收十余吨。”在收姜行业摸爬滚打十余年的经纪人苏女士告诉记者。

图片

丁旗街道洗姜场堆积如山的小黄姜

  走进丁旗洗姜场,洗姜机器正在繁忙地运作着。姜农种植的小黄姜经过机器的冲洗、去皮、分拣,直接装货上车,这一批小黄姜将直接运输至成都做成泡菜。

  “每天回收小黄姜100多吨,回收价格在1.3元一斤,销售价格可达1.6元一斤。”丁旗洗姜场负责人封志海说。

  作为在收姜、洗姜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经纪人,封志海已大致掌握小黄姜的市场行情。“每年五六月份是小黄姜价格最高的时候,因此我们将一部分放在冷库里,等来年再出售。”封志海介绍说,丁旗洗姜场共有3个冷冻仓库,可储存小黄姜1000余吨。

图片

工人正在清洗碎姜

  小黄姜丰收销路好,农民致富有“红娘”。近年来,镇宁自治县持续加强农村经纪人、高素质农民培训,使其成为连接小黄姜种植户与市场的桥梁纽带。

  “这几年经常来镇宁收购小黄姜,但是对镇宁许多地方不太熟悉,如今有了乡村经纪人,只需要一个电话或者微信,他们便能够及时为我们找到货源,非常节省时间。”来自重庆的收购商肖俊成说。


小黄姜乘“云”出山促热销

  小黄姜种得好,也要卖得好。

  在位于镇宁自治县工业园区的黔货云仓·镇宁节点仓库内,工人们正在有序地忙碌着,经过分拣、封装、打包、运输,小黄姜被运往全国各地。

  “过去,我们采收的姜只能临时放在路边卖,价格低不说,有时还卖不出去。”来自镇宁自治县募役镇发恰村的姜农马小海一早就将采收好的小黄姜运到黔货云仓的仓库中,等待卸货装称后,就可完成交易,“现在多亏有了这个云仓平台,我们种植的小黄姜才不愁销售。”

  马小海说的“云仓平台”,是省商务厅统一部署打造的“黔货云仓”平台。2021年底,抢抓贵州省电商供应链云仓体系建设机遇,镇宁产业园区管委会招商引进了贵州七洲农贸供应链有限公司,与安顺市耘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共同运营黔货云仓·镇宁节点仓平台。

图片

黔货云仓·镇宁节点仓工人将打包好的产品包裹装入快递货运车

  “按照‘平台+黔货云仓枢纽仓+企业+站点+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运营模式,我们作为中间枢纽,将镇宁本地农特产品与全国大市场进行有效衔接,让姜农不愁销,市场不愁买。”镇宁产业园区管委会招商部主任吴泽表示。

  乘“云”而上,小黄姜出山奔海。“今年镇宁小黄姜网上销量持续火爆,每天平均可销售40吨小黄姜,去年全年的营业额为2200万元,今年截至目前已超过2800万元。”安顺市耘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姚秉忠介绍,从数据来看,今年小黄姜的销量比往年都要高。

  “我们将进一步引进优质企业进入园区,优化运营流程,助力镇宁小黄姜出山。”吴泽表示,下一步,镇宁将以黔货云仓为龙头带动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电商企业入驻园区,让镇宁“姜农”与全国“大市场”有效对接,助推乡村振兴。


延长产业链条提效益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和市民。

图片

小黄姜深加工车间

  走进位于镇宁工业园区的贵州黔棠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内,从食品到日用品,从干粮到饮料,一箱箱姜糖、姜干、姜黄咖啡、生姜沐浴乳、洗发乳、香皂等产品整齐地摆放着,不久后,将从镇宁销往全国各地。

  据了解,贵州黔棠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安顺市第一家以生姜为原料进行种植加工、品牌设计、研发销售的标准化企业。自建成投产以来,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先签合同后种植的订单农业形式来解决姜农的销售问题,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图片

镇宁小黄姜深加工产品展示

  “近年来,我们持续深耕生姜产品的加工产业,现在正值小黄姜采收旺季,大批的农户和乡村经纪人把姜送到这里进行深加工,让小黄姜以更加多元丰富的姜产品销往外地。”该公司总经理夏应书介绍,收购的小黄姜部分用来进行深加工,制成各类生姜制品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2024年,公司小黄姜深加工产品产值2000多万元。

  镇宁小黄姜,撑起大产业。如今,镇宁自治县已构建起农户、乡村经纪人、云仓电商平台、深加工企业全链条联动模式,逐步完善产供销一体化体系,赋能小黄姜产业提质增效,让产业化发展成果持续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伍水清 郭黎潇  实习记者 郝媛


责任编辑:顾宇 校对 张家晨 二审 徐昕 三审 陈明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