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从沙营镇山脚沿着步道向山上前行,登上观景台,向远处眺望,连片的茶树茶香四溢,层层的薄雾笼罩山头,连绵的群山延至千里……好一幅“茶海”“云海”“山海”相互交融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沙营镇围绕关岭自治县“三县一中心”(即生态畜牧业强县、清洁能源大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和云贵高原道地药材集散中心)的发展思路,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关岭牛”“中药材”主导产业和“茶叶”等特色产业,强化科技赋能、完善产业配套,推动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协同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观“山海”:治石增绿 共谋“美”与“富”
虽是冬季,走进关岭自治县沙营镇沙营村,远处的小山峰上依旧长满了各种不知名的植物,泛着青绿,一派生机勃勃。
在过去,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山上随处可见裸露的基岩,薄薄的土层都被勉强用来种植玉米。沙营镇所处的位置属于滇黔桂石漠化片区,生态系统脆弱,群众生活贫困。 十余年时间,荒山变绿岭,这得益于沙营镇坚持以治石增绿、群众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 在关岭自治县创新探索的“石漠化治理+特色花椒产业开发”新路径引领下,沙营镇尝试探索“牧草+关岭牛”的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在荒山荒坡大力推广种植皇竹草和天牧良草等,不仅有效保持了水土,还为关岭牛提供了优质饲草,实现石漠化荒山“增绿”又“增收”。目前,沙营镇已种植皇竹草1000亩,明年预计增种至2500亩。 近年来,关岭自治县聚焦“两城三基地”建设,推进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推出“光伏+石漠化治理+乡村振兴”模式,利用光伏板的遮挡,减少石漠化地表水分蒸发,促进低矮灌木和野草生长,缓解水土流失,让石漠化严重的荒山荒坡成为聚能产能的新能源基地。 驱车途经沪昆高速沙营段,一幅由光伏方阵组成的超大型鱼龙图案让人震撼,这就是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近年来,沙营镇服务保障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流转光伏用地2万余亩,新能源装机总容量达1770MW以上,建成220KV升压站3个、200MW/400MWh储能站1个,带动当地就业200人以上,发放土地流转费2546万余元,村集体通过资产租赁、承接劳务等方式盈利40余万元。 今年8月,为探索光伏能源产业与高效生态农业耦合共生发展的新路径,沙营镇与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合作,投资100万元资金实施光伏电站“农光互补”珍稀药材白芨栽培示范项目,在光伏电板下标准化种植白芨20万株。 “‘农光互补’模式不仅能充分利用土地的空间资源实现‘一地两用’,节约土地成本提高亩产效益,还能充分利用光伏板作为天然的农业设施遮挡直射光,有效应对冰雹等极端天气,充分利用蓄水池、管网等配套设施有效解决石漠化山区农业灌溉问题,为白芨种植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可移动式基质栽培方式可有效降低白芨种植对土壤的依赖性,贫瘠稀薄的土地上也能种出中药材。”沙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成介绍,“以光治石”的经验得以推广复制,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石漠化问题。 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光”治石、以“林”治石、以“药”治石的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新路径,沙营镇实现荒山荒坡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转化,一座座青山连成“山海”,正在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美丽风景。
观“茶海”:茶香四溢 兼收“颜”与“值”
“雾里看茶,映山红里笑春风。”到了春季,沙营镇的茶山遍野映山红,一簇簇傲立枝头,像团团火焰。在映山红盛开的地方,土质里富含矿物质,能让茶叶的味道更加醇厚。
自古“高山云雾出好茶”。沙营镇平均海拔1600米,因特殊的地形,终年无霜,又得益于适宜的气候和富含矿物质的土壤,让茶树在这片土地枝繁叶茂。 沙营镇发展茶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就业 据沙营镇组织委员赵康介绍,沙营镇栽培茶树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中旬,当地祖辈有种植苦茶的传统。 虽拥有悠久的种茶历史,但沙营镇的茶叶产业一直面临规模小、品种差、效益低的窘境。坐拥优渥资源,茶业却得不到发展,如何寻得突破? 2018年,沙营镇引进贵州馥远茶业有限公司,镇平台公司通过“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与馥远茶业公司进行深度合作,从新建茶园、茶园改造、加工提档升级等方面推动全镇茶业增效、茶园增产、茶农增收。目前,全镇种植高端茶叶共3500亩,年产量25000斤,产值2500万元。 每年到了春季,连片的“茶海”在云雾中泛着新绿,宛如仙境。到采茶高峰期,有上千人上山采茶,根据工人们不同的采摘速度,每人每日能有100至300元务工费。公司共带动沙营镇辖区农户就业务工20000余人次,人均劳务工资每月3000元以上,每年发放务工费300万元以上。 罗成表示,未来,沙营镇将围绕县委“三县一中心”发展思路,持续做优传统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茶叶产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推动优质茶叶走出大山。
观“云海”:茶旅融合 聚集“人”与“财”
沙营镇海拔高,景色美,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山上,一座座山峰常年被雾气笼罩,日出、云海、茶山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到了春天,在山脚,3000余亩的油菜花田在春季烂漫盛开,风光旖旎。 近年来,沙营镇通过整合资源、挖掘内涵,依托馥远茶山、坝区花田等自然资源禀赋,土司文化、茶道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全力探索茶旅融合发展之路。 “这里夏季平均气温18-20℃,十分适宜避暑。”沙营村党支部书记唐娟自豪地说道,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暑期,从湖南、重庆等地到沙营镇旅居的游客近100人,他们租用闲置民房,享受清凉气候,观日出看“云海”,踏茶山感受特色茶文化。 完备的基础设施是发展“茶旅融合”的前提,也是旅游服务能力的基本保障。为推动茶旅融合产业发展,沙营镇不断加快推进茶旅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为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和旅游提档升级,沙营镇积极向上争取,获批“2024年度沙营镇茶旅融合产业发展项目”东西部协作资金300万元,用于建设一条宽6米、长5.95公里的茶旅融合观光路和一座800平方米的厂房,“茶产业配套基础设施2025年中央财政以工代赈”项目正在落地实施。 “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不仅方便茶叶的采摘和管护,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还便于游客上茶山观光游玩,丰富旅游业态。”罗成介绍,下一步,沙营镇将逐步完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升级“茶旅融合”立体业态,同时,在当前基础上,修建“茶旅融合”生态民宿,着力打造“一步一登高,一步一茶园”的生态旅游新景观、新体验,吸引更多游客来此避暑养生。 从石漠荒山到绿水青山,再转化为金山银山,如今的沙营,不断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特色茶业振兴、茶旅融合振兴,以“三海”在群山之巅托起“振兴之海”,开启了一幅幅乡村振兴新图景。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伍水清 李伟 实习记者 郝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