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一中: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2025-01-07 23:46:03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安顺一中是一所血液里流淌着红色基因的学校。
  红色校史是学校立德树人的生动教科书,是学校文化的鲜亮底色。近年来,安顺一中深入挖掘和利用红色校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校史育人载体、拓宽红色校史育人场域,用心用情讲好红色故事,多举措推动红色校史文化融入育人体系,促使红色校史文化育人有形、有感、有效,有效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赓续红色血脉、争做薪火传人。

安顺一中校史馆

  “安顺一中始建于1906年,距今已有119年的办学历史,是安顺市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中学,是安顺市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发源地。”在安顺一中校史馆,展示着创校初期的黑白照片到现代校园的彩色影像和早期的教具到最新的教育教学成果,该校校团委书记王幸指着校史馆内一件件展品,介绍学校的历史和故事,述说着“乐观厥成”“勿忘国耻碑”“第一次在安顺唱响《义勇军进行曲》”等历史故事。
  校史馆是学校文化传承与历史教育的重要基地,它不仅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历史,还展示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精神风貌。
  “我们每年高一新生都会到校史馆参观,学长学姐们作为讲解员,不仅传递学校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还分享他们对学校历史的见解。”王幸说。
  据了解,安顺一中党建工作具有悠久的历史,校友龙文、陈汉民等参与了安顺市第一个地下党支部建立,并在其中发挥着积极作用,80余年以来,在教师和校友中涌现了无数的优秀共产党员和革命先烈。

校园里的老槐树

  “你看,这棵有500多年树龄的老槐树见证了一中百年爱国爱校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教育发展史。”在校园里,一棵老槐树高高耸立,王幸介绍,“红色润心 古槐育人”是基于学校的办学历史,基于学校的红色文化,基于培养有责任担当的人的育人目标而形成的办学特色。学校依托红色文化广场、勿忘国耻碑、校史陈列馆等红色资源,把党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一训三风”与学校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宿舍、食堂、办公楼及室外运动场所、道路、广场、绿地等融为一体,打造出一个育人与育才相结合的环境。

勿忘国耻碑

  课堂是传承红色文化、厚植爱国情怀的重要阵地,也是“小课堂”辐射“大思政”的重要平台。在“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中,安顺一中充分发挥好思政课教学“主战场”、思政课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学校把红色精神教育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借助安顺丰富的红色文化印记,开设古槐道德讲堂和校本课程,力求在课程思政上做好文章”。该校政教科科长李剑介绍,除了开设《走进王若飞》《红军长征过安顺》《走进安顺 走进百年一中》等红色文化精品校本课程之外,学校还探索“红色文化进课堂”活动。例如,语文阅读课倡导阅读红色经典文学作品,政治课解读红色精神,地理课介绍红色旅游地区,历史课讲述红色故事等。

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年“红色润心 古槐育人”红色研学活动

  与此同时,安顺一中注重拓展红色资源,拓展红色研学活动,积极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作用,推动红色文化入脑入心。组织若飞班前往遵义会议纪念馆、娄山关研学基地开展“重走长征路”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王若飞纪念馆;邀请老校友在厥成楼学术报告厅为师生开展主题为“毛主席与中央红军长征过安顺”的讲学活动;在全国读书日举行“书香润古槐,青春新时代”古槐读书节活动;组建“红色志愿者”活动小组,开展社会实践,开展国旗下演讲;开展“红心向党阅读”征文比赛、“讲好红色故事”比赛等系列活动,开展爱国、爱校教育,传承王若飞“一切为人民打算”的情怀。
  安顺一中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教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特色学校”“全国校园安全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贵州省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婷婷


责任编辑:胡晓 校对:张家晨 二审:毛丽 三审:罗希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