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飞爷爷,您用坚定的信念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王若飞爷爷,如今中国已经繁荣富强了,这其中少不了您和无数革命先烈的伟大付出,谢谢您!”
……
安顺市若飞小学学生手绘王若飞故居
这一句句发自内心的真挚话语,源自安顺市若飞小学的红色故事手创绘本校本教材——《安顺有个王若飞》。近年来,安顺市若飞小学依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王若飞故居的资源优势,构建“学、思、悟、讲、行”为一体的“红色五育”思政课育人体系,将红色文化全方位融入教学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矗立在校园广场中央的王若飞雕像,身姿挺拔、目光坚定;校园文化长廊里展示的王若飞生平事迹、革命故事发人深省;教室里悬挂的红色主题标语和装饰时刻提醒着学生们铭记历史、勤奋学习……近日,记者走进安顺市若飞小学的校园,红色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于校园的角角落落皆有迹可循。
阅读红色故事 点亮童年梦想
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安顺市若飞小学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上下功夫。安顺市若飞小学副校长沙艳向记者介绍,该校以课堂为主阵地,提升思政教师能力,精心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引导学生通过互动、朗诵、点评等方式,感悟一段段红色素材中的精神。同时,充分挖掘身边的红色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追寻红色记忆,把红色历史遗存变成“课堂”,打造一堂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
安顺市若飞小学学生走进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开展“行走的思政课”
“为让红色教育深植孩子心中,2024年4月,若飞小学组织700余名学生开展‘百年征程·峥嵘岁月’的主题研学活动。”沙艳说,研学依循王若飞的成长轨迹展开,从熟悉的校园出发,先后踏访若飞故居、达德学校,最终走进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以沉浸式体验让学生近距离触摸历史,使红色精神具象化、深刻化。
此外,学校在校图书室精心设置红色读本专架,利用课后服务开设“红色阅读”课程,并组织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学习,从文字中回溯革命风云,汲取奋进力量。
阅读王若飞故事,学习王若飞精神,是若飞小学学生的日常功课
“开设形式多样的思政课程的同时,安顺市若飞小学还积极将学生所闻、所睹、所思、所悟以绘画与书信的形式予以呈现。”沙艳介绍,学校精心甄选学生的优秀作品,编撰成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红色故事手创绘本校本教材——《安顺有个王若飞》,该教材丰富了红色教育的素材与形式,以学生视角展现红色故事,增强了红色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使得红色教育更易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
作为深受红色文化熏陶的学生之一,五年级五班学生吴璇曦说:“自二年级开始我就深入学习王若飞爷爷的事迹,积极参加了学校‘小小解说员’队伍,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培训,现在解说词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让我更深刻地了解王若飞爷爷的精神与风采,鼓励着我面对困难不应退缩,而要勇往直前。”
讲故事、听故事有助于融入氛围、代入角色,进而引导学生感同身受中激发情感。自 2014年起,安顺市若飞小学与王若飞故居陈列馆开展密切协作,组建了“小小解说员”队伍,目前该校培养了300余名“小小解说员”。
“小小解说员”为同学们讲解王若飞的故事
“‘小小解说员’在传播红色文化的同时,自身的表达能力、胆量与吃苦耐劳精神均得以锻炼,获得了众多家长的支持。”“小小解说员”指导老师熊勰告诉记者,这支平均年龄十岁左右的队伍,在红色文化的传承中兼具学习者与传播者的双重身份。他们不仅会为来王若飞故居的参观学习者提供富有特色、热情流畅的讲解服务,也会走进市博物馆、养老院、社区及本寨四知堂等地进行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讲解和学习。解说完毕后,“小小解说员”们还会将讲解中的体会和感悟带回班级分享,让更多学生学习红色文化、了解红色文化。
“育人之本在于育心。”作为若飞小学的一名思政教师,任洁表示,学校不断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知识,推动学生将红色文化精髓真正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引导学生争做有理想、有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少年。
安顺市若飞小学“红色阅读 讲好若飞故事”双阅读活动
他们走进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温暖与关怀;投身于创文义务劳动,为城市的整洁与文明贡献力量;在交通斑马线旁担任文明指导员,引导市民遵守交通规则……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与校内的红色文化教育紧密相连,进一步强化红色文化的教育成效,推动红色文化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
对未来如何继续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沙艳满怀期待:“秉持着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理念,下一步我校充分依托集团化办学的优势,以若飞小学作为重要基石,积极与安顺市第六中学、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以及安顺学院展开深度合作,全力推进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建设。”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典 陈思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