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市两会特别报道】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广袤乡村迸发生机与活力

2025-01-10 11:35:20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乡村兴,则百业兴;“三农”稳,则全局稳。回望2024,我市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三主三特”产业持续壮大,建成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40个;成功获批关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省级刺梨产业技术创新中心;镇宁蜂糖李销售收入近4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深化与广州的东西部协作,引进55家企业落地投资……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幸福图景正在黔中大地展开。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抓好‘三农’工作,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抓好乡村建设,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共话乡村振兴新篇章。

杨兆义代表

多举措抓实抓牢乡村振兴工作

杨兆义

“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2024年的成绩,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安排部署了2025年工作,目标清晰、措施精准,是一份讲政治、强信心、鼓干劲的好报告。”市人大代表、紫云自治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杨兆义说,聆听了报告后,深受鼓舞,报告为做好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乡村要振兴,就要寻根于农业、扎根于农村、生根于农民,多维度提升农村发展的综合实力。杨兆义表示,紫云将多举措抓实抓牢乡村振兴工作。一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我们将进一步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深入实施分层分类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二是持续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就业。今年紫云将继续统筹资金7000万元用于保障脱贫群众省内外就业补贴工作,进一步促进就业增收。三是持续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帮扶资金效益,统筹安排资金2.1亿元在实施脱贫人口产业奖补的基础上,以“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为主要抓手,继续发展壮大紫云红芯红薯、生态鸡、茶叶、生态鱼、花猪等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和促进产业收益增收。四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主要抓手,统筹资金2000万元以上大力实施厕所改造、粪污收集等项目,促进农村面貌焕新颜。(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典)

秦妍代表

全力以赴抓好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实

秦妍

“政府工作报告鼓舞斗志,催人奋进,提振信心。”市人大代表、普定县猫洞乡党委书记秦妍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对2025年工作部署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有力,让大家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更有底气、更有干劲。

秦妍表示,下一步,猫洞乡将认真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聚焦报告中提出的工作任务,切实抓好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实。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结合猫洞乡实际,按照“茶园景区+康养+河谷”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积极发挥猫洞乡的比较优势,打造休闲农业、生态康养、峡谷观光体验等旅游业态,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做到让农业有奔头、农民有盼头、农村有看头。二是有效推进基层治理。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积极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探索符合猫洞乡实际的治理好路子、好做法,用心用情做好群众工作,确保辖区和谐稳定,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助推乡村振兴。三是积极融入全市“两城三基地”建设。充分用好“21℃的城市”IP品牌的影响力,将猫洞乡的阿龙谷、小河口、猫跳峡打造成全县乃至全市的网红打卡地;积极探索发展猫跳峡河谷低空经济体验中心,推动低空经济与文旅有效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四是切实改进干部作风。严格按照报告中对基层干部作风的要求,激励全乡干部以马上就办、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比学赶超、拼搏争先的奋斗姿态,切实推进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猫洞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同时,积极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凤)

黄露代表

发挥安顺特色产品优势 推动黔货出山

黄露

“政府工作报告对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作了总结,成效显著,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市人大代表、贵州七采甄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露说。

黄露说,自己出生在农村,对家乡的山水和父老乡亲有一种特殊的情怀,2015年,回乡创业成立农业发展公司,建起现代化种植示范基地,让更多乡亲在家门口就业。近10年来,自己亲眼目睹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报告中提到,2024年全市“三主三特”产业持续壮大,茶叶、水果、中药材等农业产业不断增强,产业优势更加凸显,支撑更加有力,自己深感欣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围绕‘三主三特’深挖潜力,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黄露表示,在以后工作中,公司将牢牢抓住“三农”政策机遇,依托乡村振兴农特产品孵化中心,坚持做好农特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市场化,把农特产品通过技术研发、包装升级、品牌打造成标品,利用安顺特色产品优势,开拓更多市场,助力黔货出山。同时,在东西部协作和航空工业定点帮扶下,让普定县及全市的优质农特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推向市场,为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鲁开伟)

万江委员

以林业高质量发展交出乡村振兴新答卷

万江

“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远,内容丰富,总结2024年工作全面客观、成果丰硕,为2025年各项工作部署谋划了美好蓝图,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是一份务实精准、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好报告。”市政协委员、安顺市林业局局长万江说,她将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履行好委员职责,引进更多资源力量助推安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万江表示,市林业局将认真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涉林相关内容,全力以赴完成目标任务。

一方面,围绕“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工作部署,依托安顺丰富的森林资源,积极向中央、省、市争取更多资金,补齐林业产业发展和资源保护短板,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实现林业发展提质增效。围绕金刺梨、花椒等特色林业资源,进一步加强优势产业基础支撑,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延伸林业产业链,发展好林下经济,推进林业资源综合利用,带动群众增收。积极谋划相关产业项目,引进更优的社会资源参与安顺林业产业化建设,做好要素保障服务,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落地。

另一方面,进一步抓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通过加大科技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能力,多渠道、多形式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共同推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产业致富的多赢发展之路。(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黎潇)

陈孟权委员

继续在粮食单产提升方面下功夫

陈孟权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4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205万亩、产量68万吨,增速分别排全省第二和第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今年,市农业科学院将继续在科技助力粮食单产提升方面下功夫。”市政协委员,市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院长陈孟权说。

去年,市农科院积极发挥技术优势,派出了近50名科技人员,在全市打造了50个技术示范点,示范面积约8000亩。在旧州大地合作社,开展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亩产达到809公斤;在罗官村开展的百亩水稻单产提升连片示范,平均亩产758公斤,比该村上一年平均产量增产19.5%。通过技术示范,辐射带动了众多实施主体,为助力全市粮食单产提升发挥了良好作用。

“2025年全市粮食单产目标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是我们发展的动力,也体现了科技助力农业发展还有很大可发挥的空间。”陈孟权表示,下一步,市农科院将进一步发挥科技的力量,选育好品种、创新新技术,推动粮种、粮技、粮法、粮田等协调发展,让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我们会继续派出科技人员到全市各地开展技术示范,围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好技术服务,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全市粮食单产提升。(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含瑶)

夏天委员

为农业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

夏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2%以上。对农机化推进全市农业现代化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市政协委员、安顺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副主任夏天说。

“近两年,安顺持续保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在全省前列,具有比较优势。”夏天说,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他将继续履行好委员的职责,积极作为,大力推进安顺适宜丘陵山地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

夏天表示,下一步,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作出的安排部署,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与相关部门一起积极参与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扩大适宜于规模化农业机械化作业的耕地面积,促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夯实粮食安全基础;二是加强政策支持与服务保障,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积极谋划农机产业项目,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培育壮大农机企业,农业大户等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推广农机托管服务模式,促进农业增产、农户增收;三是积极推动农业科技支撑和以旧换新工作,积极推进无人机植保、飞播、农作物低空运输等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加强智慧农机推广应用,为农业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婷婷)


责任编辑:陈亮 校对 梁惠焜 二审 毛丽 三审 罗希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