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时节,寒风凛冽,而在普定县穿洞街道兴利村马铃薯种植基地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日前,市、县农技人员在此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马铃薯新品种抗病优质标准化栽培技术培训现场会,通过现场讲解、示范教学等多样化方式,指导村民开展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助推“冬闲田”变“效益田”。
兴利村马铃薯种植基地作为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安顺综合试验站和省科技特派员山区马铃薯小型机械化栽培技术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在去年示范种植33亩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通过“党建+村公司+农户”的模式,全村共种植马铃薯130亩,其中党员和积极群众占30%、村公司占20%、农户占50%,农户们种植热情很高,很多农户积极参与其中。
“今天开展培训主要是教种植户如何切块、拌种、施肥、播种和覆土、盖膜,让大家掌握种植标准,以后还能在马铃薯地里面套种玉米。”市农业科学院薯类作物研究所工作人员朱江说,后期将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进行全程的跟踪,确保马铃薯达到高产、高效,解决这片土地冬季闲置的问题,提高土地利用率。
培训现场,农技人员从马铃薯切块、拌种、施肥、播种等种植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向种植户们逐一耐心细致地讲解。同时,他们还示范种植过程,详细介绍株距、行距、覆土深度等种植关键要点。群众们仔细聆听,积极咨询疑问、热烈探讨,并亲自参与实操试验。
“去年我家种了2亩,每亩的产量能达到2000斤左右,单价在2.5元到3元,效益还是可以,今年我打算种七八亩。”兴利村农户蒋家虎说。
近年来,兴利村充分利用马铃薯生产周期短、效益高、早熟且不占大季作物农时等优势,推行马铃薯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农资、统一质量和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大力发展马铃薯种植产业。这一举措有力地保障了马铃薯种植的规模、产量和质量,切实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占有率和知名度,有效提升了冬闲田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
“今年,我们得到省、市农业科技特派员的大力支持,申请到科特派资金项目,种植了130亩马铃薯,期间还对我们进行种植技术指导,促进了我们村的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穿洞街道兴利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彭长顺说。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鲁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