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倾情帮扶产业兴 村美民富日子火 ——市委政法委帮扶关岭花江镇太坪村工作小记

2025-01-15 14:50:07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太坪村位于关岭自治县花江镇,紧邻北盘江大桥,与黔西南州贞丰县仅一桥之隔,是当地最为边远的村子之一。曾经,因基础建设薄弱、村级产业匮乏、群众增收无门、石漠化情况严重,该村一度被称为贫困的“山窝窝”、难啃的“硬骨头”。

太坪村村委

2013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太坪村被列为市委政法委对口帮扶点。自此,市委政法委全力以赴,尽锐出战,先后派驻7任素质高、能吃苦、业务强的骨干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抱着振兴乡村的信心决心,让这个大山里的小村庄喜换新颜。

“原来许多村民组都是在山坳坳里,干部到组里走访,村民到村委办事,都得走上个把小时。由于不通车,当地群众要想盖间新房,更是难上加难,水泥、砖头、沙石等建筑材料只能靠人挑马驮,运输成本非常高,往往在山里盖一栋平房所花费用能在外面盖上两栋。”回忆起以前的日子,该村村干部陈开学不禁感叹道。

自市委政法委帮扶村子后,每一任驻村第一书记都带着项目到村,其中最多的项目就是修路。如今,该村通村路、通组路、串户路实现了全覆盖、全硬化,尤其是通组路,从两人宽的小毛路变成了3.5米宽的硬化路,交通方便了,村民建房成本也降低了,现在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摩托车、三轮农用车每家都有,这几年小汽车也渐渐多了起来。

太坪村通组路

除了修路之外,通水也是帮扶工作的重点。2018年,市委政法委联系该县水务局到村铺设自来水管道,并从花江镇蚂蝗田水库接水到太坪村;2019年,实现全村自来水全覆盖;2022年,开展人畜饮水持续提升工程,着力修建产业带蓄水池、水质检测站等惠民项目,彻底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生产用水问题。

无资源禀赋、无发展思路、无集体经济,太坪村一直以来都是名副其实的“三无村”。驻村工作队到村后,根据该村生态、土壤、气候等特点,积极开展市场调研,按照“因地制宜抓好产业,争取项目抓好产业,围绕特色抓好产业”的理念,大力发展山地农业,将蜂糖李作为全村“明星”产业来打造。

刘大学是太坪村首批种植蜂糖李的农户,从最初的10来亩到如今的上百亩,面积越来越大,效益也越来越好。今年,他种植的蜂糖李亩产达到了1000斤左右,产值有40多万元,由于所产的李子甜度高、卖相好,订单不断,供不应求。

 太坪村优质蜂糖李

“原来家家户户只种苞谷,山上全是石坡坡,又没有机耕道,种植、施肥、采收只能靠人力爬坡上山,有时一年忙到头只收得千把斤苞谷,产量低,日子苦。”刘大学说,自从村里发展蜂糖李种植以后,山慢慢变绿了,树也开始结果了,种几棵李子树就能抵得上原先的一亩苞谷地,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太坪村产业机耕道

太坪村是花江镇最早种植蜂糖李的村寨之一。发展至今,全村536户农户中就有495户种植蜂糖李,总面积达3000多亩,挂果面积为2500亩,全村蜂糖李产业年产值能达到数千万元,不仅有效治理了石漠化,也让当地群众的腰包实实在在地鼓了起来。

2022年,在市委政法委的对接、协调、争取下,太坪村获得了东西部协作资金600万元和中央财政衔接资金100万元,用于建设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包含45个商铺和设有交易区、冷冻区、物流区等功能区域的农特产品交易市场,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可满足该村及周边地区农特产品的交易及加工需求。

太坪村新建的农特产品交易市场

为了让农特产品交易市场实现规范化运营和管理,2024年初交易市场建成后,太坪村村委通过竞拍的方式,以每年29万元的价格成功出租给企业运营,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持续动力,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太坪村农特产品交易市场的建成投用,可有效推动全村农业产业发展,打通农特产品流通新枢纽,吸引大批收购商来到市场体验‘一站式’采购,让我们村乃至周边村寨的农户能够就近销售农特产品,大大降低农民销售农特产品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同时还能促进返乡青年劳动力依托本村丰富的产业和市场优势创业就业。”市委政法委驻太坪村第一书记吴哲宇说,农特产品交易市场搭建渠道平台,特色产业蜂糖李发展势头强劲,太坪村实现大跨步发展,村集体经济从原来的“一穷二白”变为如今年经营性收入35万元以上。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    智


责任编辑:李芸 二审 吴丹 三审 徐昕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