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近年来,紫云自治县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按照园区化模式管理,培育产业集群示范带,连片发展红芯红薯、茶叶、蓝莓、蔬菜、蜂糖李等特色产业,美了山村富了民,一幅幅乡村振兴新画卷徐徐展开。
红芯红薯红起来
“紫云红芯红薯还有的,没卖完呢!”
“欢迎来我家玩!紫云红芯红薯招待你!”
“需要紫云红芯红薯赶紧!所剩不多了。”
……
年关将近,紫云的“朋友圈”以各种形式晒出有关红芯红薯的动态宣传,以吸引网友眼球,展示紫云红芯红薯的好景。
在白石岩乡红芯红薯加工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将蒸熟的红芯红薯进行削皮、切片、烘烤晾晒等工序后,加工成红芯红薯干。
红薯加工车间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性农产品紫云红芯红薯种植核心区域的白石岩乡,近年来,通过品质改良、薯粮轮作等方式,提升紫云红芯红薯的品质和产量。2024年,全乡种植红芯红薯6000亩,亩产达3000斤。其中,大部分红芯红薯按照大小和品质,以3元至8元每斤的价格销售到各地市场。
为延长红芯红薯产业链,白石岩乡在幸福园村黄泥堡组建成了集红芯红薯加工、仓储、销售和产品研发为一体的红芯红薯加工厂,引进贵州圆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并将加工生产的红薯干、红薯片、红薯面等红芯红薯系列产品销往国内各地市场。一方面,延长产业链促进红芯红薯产业提质增效;另一方面,解决了农户把种植的红芯红薯作为鲜薯销售后,留下品相差的异型薯销售难问题,让农户种植的红芯红薯都能卖成钱。
做大做强红芯红薯产业,让红芯红薯红起来。紫云以白石岩乡为红芯红薯种植核心区域,辐射带动周边乡镇(街道)逐步扩大红芯红薯种植面积,2024年,紫云全县共种植红芯红薯2.4万亩,产量5300余吨,产值近6500余万元。
茶香四溢幸福来
冬季,正值茶园管护时节,坝羊镇各村都在组织村民管护茶园。
“入冬以来,只要不下雨,我们都在山上管护茶园,做工1小时获得10元钱的劳动报酬。”坝羊镇新山村村民沈定芬说,管护茶园都是些简单活,可以赚点钱补贴家用。
采摘茶叶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促进茶叶提质增效,做大做强茶产业,坝羊镇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各村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各茶企树立“长年管理、精细劳作”的理念管护好茶园,尤其是冬季茶园管护关键期,积极组织群众加强对茶园的冬管工作。同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对茶园管护进行技术指导,切实解决各村茶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茶企在实际管护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当前正值茶园管护的关键时期,该镇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全面推进冬季茶园管护工作,做好生态‘茶文章’,打好紫云春茶‘茶品牌’,切实提高茶产业竞争力,擦亮坝羊生态茶叶金字招牌。”坝羊镇党委书记杨开胜说,目前,坝羊镇茶叶种植面积4万余亩,目前可采摘面积3万余亩,年产量达500余吨,年产值达1.5亿余元。茶产业已成为该镇惠及面广,产业化程度最高,稳定性最好的富民产业,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产业基础。
近年来,紫云以坝羊镇为茶叶种植核心,统筹抓好板当镇茶叶基地提质增效建设,辐射带动猫营镇、猴场镇、白石岩乡零散种植。全县共有茶叶企业、专业合作社24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6个。主要以生产绿茶为主、红茶白茶为辅,茶企注册有自有品牌“毛山盖”“芊芊云雾”“星秀山”“格凸春芽”“紫云格凸”等。
2024年,紫云全县茶园种植面积5.009万亩,投产4.2514万亩,产量0.156万吨。
蓝莓飘香促增收
近日,在板当镇硐口村百灵生态蓝莓园里,村民正忙碌着管护蓝莓。
“自2015年开始建设百灵生态蓝莓园以来,我就常年在蓝莓园里务工,夏秋采摘蓝莓、冬季除草修枝、春季施肥管护,蓝莓园里一年四季都有活儿干,我每年在蓝莓园里务工的收入接近2万元。”板当镇硐口村村民陈和琴如是说。
游客购买蓝莓
近年来,紫云全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把板当镇、猫营镇作为紫云蓝莓的核心种植区域,辐射带动周边乡镇(街道)规模化种植,从线上线下拓展蓝莓鲜果销售市场,新建蓝莓深加工厂,形成以精品核心区为示范、园区化模式管理、集群发展的蓝莓产业链,助推紫云蓝莓产业做大做强。
同时,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贵州宜博经贸有限责任公司选址紫云产业园区猫营工业园,投入1.48亿元,建成可年处理3000吨的蓝莓深加工及白酒生产厂。目前,该加工厂建有冻干粉、蓝莓汁、蓝莓酒、蓝莓干红、蓝莓干、蓝莓果冻6条加工生产线。
近年来,紫云持续抓好宜嘉众鑫2650余亩新建蓝莓基地管护(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项目投入3000万元),优化鲜食和加工种植比例,依托国家科技特派员蓝莓产业组专家指导宜博经贸等企业管护提升1万余亩;大力培育和宣传推介百灵鸟、天赐蓝、蓝色莓力、云上紫云4个商标,重点抓好3家蓝莓生产企业培育壮大,延长加工链条,提升蓝莓果汁、果酒等系列产品的产能。
2024年,紫云全县生态蓝莓规模1.6万亩,实现可采摘面积1.35万亩,年产量4700吨,同比增长2.2%(2023年0.46万吨)、均价25元1斤、产值2.35亿元。
蔬菜产业拓宽就业路
蔬菜绿油油,工人乐呵呵。冬日的四大寨乡落城坝区蔬菜园里,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数十名工人娴熟地收割着菜心。伴随着轻盈的脚步和灵巧的双手,将一根根菜心整齐排在手背上,然后,一排排地放入筐中。
“当天收割的菜心将销往香港,品质要求较高,收割时每根菜心的大小、长短要一样。”工人张志建说,割菜心是计件薪酬,每斤0.6元,像他们曾在宁夏、广东大型蔬菜种植场干了多年的熟手,一天可收割500斤菜心。
采收蔬菜
2023年,四大寨乡在开展支持有能力、有意愿的外出务工人员带着资金、技术、市场返乡创业的动员工作中,该乡牛场村村民韦小辉回乡后,引进深圳市惠实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实康公司)合伙,与乡级平台公司合作,利用落城坝区低热河谷气候条件,建设蔬菜园发展蔬菜产业。
经过一年多来的发展,韦小辉及惠实康公司在落城坝区建成了1200亩蔬菜园,种植的菜心、芥蓝、上海青等蔬菜将运往粤港市场销售。
目前,该蔬菜园有固定工人300余人,他们大多是在宁夏、广东、云南等地的大型蔬菜种植场务工多年的熟手工人。韦小辉拿出的一张收割菜心的账单显示,工人谢顺妹收割秋香菜745斤计酬372元,工人付江龙收割尖叶大中菜心255斤和秋香菜672斤计酬489元……一张张账单、一份份薪酬账目显示,坝区蔬菜园让不少群众实现就业增收愿望。
近年来,紫云利用区域资源优势,鼓励和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返乡青年,带着技术、资金、市场回乡创业发展蔬菜产业。在四大寨乡落城坝区、坝羊镇红院坝区、格凸河镇坝寨村等地建成菜心、白菜、西红柿、茄子、秋冬季西兰花种植示范区6个,带动附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蜂糖李甜透好日子
近日,火花镇兴合村村民吴泽安用三轮车拉着肥料来到果园,扛着锄头走到一株蜂糖李树下,捞开树下的杂草、树叶,开始挖沟施肥。
“给蜂糖李施肥,肥料要放到根系位置,才能让肥料更好地被吸收,所以施肥的沟要挖在蜂糖李的根系位置,且沟不能挖太深以免伤到根系。”吴泽安说,2018年,他发现村里种植蜂糖李的农户都获得了丰厚收入,他采购蜂糖李苗种植了40亩,经过3年精心管护,2023年挂果,产生效益12万余元。
精选蜂糖李
“目前,该镇正组织各村农户抢抓时节管护蜂糖李,镇农技人员深入各村指导农户修枝、压枝、施肥、清理杂草等,让来年的蜂糖李开花坐果更好,为蜂糖李品质提升、丰收增产,农户增收致富打下基础。”火花镇党委书记胡伟说,今冬,该镇在蜂糖李种植园里修建了3.5米宽的产业路9.64公里,1.2米宽的采摘便道18.7公里,以此减低农户采摘挑运蜂糖李成本,增加收入,让群众的日子过得像蜂糖李一样甜甜蜜蜜。
同样,四大寨乡茅草村茅草组村民宋朝红正忙碌着给蜂糖李修枝,几年前,他利用荒坡地种植了100余亩蜂糖李,2024年采摘销售后收入50余万元。
在四大寨乡的茅草、喜凯、关口等村,农户发现种植蜂糖李有利可图,也都开始大面积种植蜂糖李。
“现在家乡交通条件好了,6.5米宽的柏油路从村中穿过,便捷的交通为我们发展蜂糖李产业带来了交通条件。”关口村村民杨昌志说,2024年,他在蜂糖李产业上收获50余万元。
在杨昌志的带动下,关口村不少村民也都大面积种植蜂糖李,村民罗朝光种植的80多亩蜂糖李2024年卖得40余万元。
近年来,紫云按照打造“甜蜜紫云”示范带的发展思路,在火花镇、四大寨乡、格凸河镇大力发展蜂糖李产业。2024年,全县蜂糖李产量9.82万吨。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