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大明遗风 魅力出圈——我市屯堡文化新春出彩一线观察

2025-02-15 23:23:19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图片

  从街头巷尾的民俗活动,到景区里的沉浸式体验,再到省外舞台上的惊艳亮相,屯堡文化在这个春节不断出圈出彩。

  春节期间,我市持续推出丰富多彩的屯堡文化活动,持续提升屯堡文化品牌知名度。屯堡文化以独特的魅力,在城乡、景区、省外多个维度大放异彩,成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强劲动力,吸引着四方游客,共同感受这大明遗风的独特魅力。据统计,春节期间,我市共组织、指导及配合开展各类屯堡文化活动达60余场,参与人次超过100万人次(含安顺古城游客量部分)。

入城乡,屯堡古韵浸润百姓生活

  新春佳节,无论在城区还是屯堡村寨,穿着大明遗韵的凤阳汉装,讲着六百余年不变江淮乡音的屯堡人,传承着六百余年不变的江淮习俗。他们演绎着雄浑壮观的地戏,跳着诙谐欢快的花灯,唱着宛转悠扬的山歌,怡然自得地沉浸在“屯堡人家过大年”的浓厚喜庆氛围中。

  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七,在安顺城区,一支由百余位身着地戏表演服饰和屯堡服饰的表演者组成的巡游队伍沿着虹山湖公园、安顺古城、东街小十字、顾府街、安顺文庙广场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巡游,为广大市民游客送上一场屯堡文化主题的盛装游表演。

图片

“四季普定·文城之冬”屯堡文化展演暨普定县第九届屯堡花灯地戏大赛 鲁开伟 摄

  正月初六,在普定县马官镇,“四季普定·文城之冬”屯堡文化展演暨普定县第九届屯堡花灯地戏大赛火热开赛,选手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精致讲究的扮相、完美的身段,展现了参赛者们的实力以及对花灯、地戏的热爱,为乡亲们呈现了各种韵味十足的精彩演绎。

  正月十四,百堂安顺地戏表演队伍齐聚一堂,以“百堂地戏闹元宵 屯堡人家过大年”活动为契机,各展风采。在激昂的锣鼓声中,生动演绎着《三国演义》《精忠岳传》等经典故事,送上最热闹的新春祝福,赢得现场市民游客阵阵喝彩。

图片

“百堂地戏闹元宵 屯堡人家过大年”百堂安顺地戏表演队伍

  正月十六,在西秀区大西桥镇狗场屯村,国家级非遗屯堡“抬亭子”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村民们抬着亭子在屯中巡游,道路两旁,屯堡人家燃放爆竹迎接,巡游队伍中,还有古装花车、腰鼓队、地戏队等,把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屯堡民俗风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图片

西秀区大西桥镇狗场屯村举行屯堡“抬亭子”迎新春民俗活动 卢维 摄

  ……

  春节期间,屯堡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融入城乡生活,为新春佳节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文化亮色。这一古老文化在喜庆的节日氛围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不仅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成为传承和弘扬屯堡文化的生动实践。

  “老百姓无需支付高昂的文化消费成本,就能近距离感受、参与到传统文化活动之中,充分保障了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安顺市屯堡文化风景名胜区管理处资源管理科副科长潘春菊说,这种文化惠民举措,让群众在欣赏地戏、花灯表演时,汲取屯堡文化的养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进景区,文旅融合再现大明遗风

  踏入天龙屯堡景区,一屋一墙,一街一巷,仿佛置身于石头的世界。巷巷相通,户户相连,古老的屯堡文化在这鳞次栉比的屯堡建筑和民风民俗中皆成具象。新春里的天龙屯堡,串串灯笼随风轻轻晃动,地戏脸谱面具被高高挂起,斑斓的色彩与独特的图案,引得过往游客纷纷停下脚步拍照留念。

  安顺旅游集团大明屯堡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负责人郑菊向记者介绍,天龙屯堡作为典型的屯堡文化景区,春节期间除了氛围营造,还精心筹备了“登山祈福”“摸福摸寿”“开财门”“游财神”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不仅为游客们带来了充满趣味与欢乐的新年体验,更成为展示屯堡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

图片

天龙屯堡景区的“演武堂”,地戏《三英战吕布》正在激烈上演。

  在天龙屯堡景区的“演武堂”,地戏《三英战吕布》正在激烈上演。演员们头戴面具,背插小旗,手持兵器,在铿锵的锣鼓伴奏下,你来我往,斗智斗勇。观众们被紧张刺激的剧情所吸引,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重庆游客吴浩难掩兴奋之情,分享道:“今天第一次看屯堡地戏,让我大开眼界,真的太震撼了!这里的建筑、服饰,每一样都充满新鲜感。我还特意买了地戏面具的小挂件,回去送给亲戚朋友,让他们也感受一下屯堡文化的魅力。”

  这些以屯堡地戏人物、传统建筑为原型设计的玩偶、饰品、文具等文创产品,成为了屯堡文化流动的宣传名片。它们不仅是商品,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为屯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

图片

安顺地戏表演

  同样热闹非凡的还有云峰屯堡景区,正月初一“登高拾‘柴’(财),鸿运自来”、正月初二“‘气球(祈求)福运,阖家安宁’、正月初三“明‘潮’华服,霓裳游园”……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每天都精心策划新活动。

  丰富多元的活动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游客们可以穿上传统的明制服饰,漫步在古老的街巷中,感受屯堡的独特韵味。不仅收获了欢乐与祝福,更对屯堡文化有了深度的了解与认同。“原来屯堡人是汉族啊,我一直以为是少数民族呢。”来自贵阳的游客杨阳恍然大悟道。

  在景区内,屯堡文化不再是沉睡于历史深处的记忆,而是化作精彩纷呈的表演、可触可感的民俗体验,与旅游深度交融。游客们沉浸式领略大明遗风,收获独特的旅行体验,景区也凭借文化特色实现长足发展。未来,屯堡文化还将继续吸引更多游客,持续绽放独特魅力,续写文旅融合的崭新篇章。

出省外,文化传播释放独特魅力

  近年来,屯堡文化不再局限于本地,而是积极走出省外,迈向更广阔的舞台。通过线上媒体的广泛传播,以及文化交流活动的不断开展,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

图片

安顺地戏方阵亮相江苏南通 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供图

  “咚-锵-咚-锵”,正月初五,随着一阵锣鼓声,安顺地戏方阵骤然亮相江苏南通,为当地民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这不仅是一场普通的演出,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顺地戏在春节期间走出贵州、迈向全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一步。

  安顺地戏省级非遗传承人顾家顺由衷表示,这不仅是一场民俗文化的盛宴,更是两地相亲相融的见证。“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互动,促进两地文化交流,加强两地人民之间的友谊,并以此吸引南通市民走进安顺。”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安顺地戏在天津精彩上演,为当地市民带来独特的非遗文化体验。演出过程中,安顺地戏表演者黎炳伟为天津市民穿插讲解安顺地戏的历史风貌及相关非遗知识。黎炳伟表示,六百年的文化瑰宝安顺地戏在天津绽开非遗之花,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更促进了两地的文化交流与碰撞。

图片

安顺地戏表演走进江苏南通 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供图

  如今,非遗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传承与发展的压力日益增大。如何才能突破困境,让这些珍贵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实现可持续的传承与发展呢?

  春节期间,当人们还沉浸在新春佳节的欢乐氛围中时,安顺地戏的传承者们已踏上了远行的征程。他们奔赴河北、四川、江苏、天津等地,将安顺地戏的独特魅力展现给全国各地的观众。跨省演出是安顺地戏传承与发展的一次重要实践,也是屯堡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一次魅力绽放。

  “安顺地戏通过走进不同省份,与各地观众互动交流,为其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安顺地戏可以吸收各地文化的精华,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潘春菊表示。

  穿越600年的历史长河,屯堡文化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我市将继续深入挖掘屯堡文化内涵,推动屯堡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让屯堡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典 陈思雯



责任编辑:陈亮 校对 陈璐 二审 吴丹 三审 陈明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