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 安顺展新颜】红军走过花恰村 长征精神永相传

2025-02-20 01:15:30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初春时节,记者来到西秀区双堡镇花恰村,聆听红军经过的历史,感受长征精神留下的革命力量。时光仿佛回溯,曾经红军的到来,如同一颗火种,在花恰村这片土地上种下了希望。


“红军是为农民做好事的”

  走进花恰村长田组,一棵盘根错节的老树诉说着昔日的故事。“当时红军经过时就在这棵树下休息,坚决不进百姓家里。这棵树记载着红军走过的足迹,村里将它保留至今。”长田组80岁的老党员王兴州告诉记者。

图片

红军经过花恰村时,曾在这棵老树下休息。

  1935年4月12日,中央红军一部占领广顺,并持续向南、向西挺进。红军到达广顺一带的消息传到双堡,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加上当时国民党在村中散布一些污蔑言论,红军来到长田之前,长田村民大多感到害怕,跑到村外躲了起来,村里只有常进安、陈少明两人。

  红军来到长田看到村寨空空荡荡,经打听才知道此前有人在此煽动造谣。红军一边重申纪律,严禁擅闯民宅,一边进行宣传,在村庄的墙上书写“红军绝对保护苗民”的标语。

  当时,红军纪律严明,战士们有的在村民家的屋檐下休息,有的在空旷地带整理行装,有的在大树下擦拭枪支,有的去寻找留下来的村民,诚挚地解释红军的使命与纪律,让他们找回躲起来的村民。

  看到红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不犯秋毫,村民们渐渐放下心中的恐惧与疑虑,陆续回到村庄。

  “红军面对面地与村民交流,耐心讲述红军为民族求解放的伟大理想,告诉村民‘我们是来为农民做好事的,乡亲们不用怕’。”花恰村支委委员陈仕琼告诉记者。

  村民们深切感受到红军是一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军队,恐惧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红军的信任与感激。乡亲们还一起凑米面做清明粑给红军战士充饥,但红军知道百姓生活艰苦,不肯吃。

  红军在长田休整了三个小时左右,请常进安作向导,经小花恰、火把寨、哨头、山京等地向鸡场方向挺进。



为群众幸福不懈努力

  在老党员王兴州家里,温暖的火炉旁,王兴州缓缓讲述红军经过村里的故事。年轻的党员们围坐一旁,沉浸于那段历史中。

  “后来解放军驻扎花恰大队时,动员大家入党,我亲身感受到他们严守纪律、一心为民的作风,了解到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便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还担任了大队的民兵连连长。”头发花白的王兴州骄傲地说。

  花恰村村支书王小庆接着说道:“我是听着红军的故事长大的,每次都会觉得热血沸腾,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心里有了一种更明确的使命感,我将为村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图片

花恰村“红军过草地”纪念雕塑

  年轻的党员们也纷纷表示,牢记入党誓词,传承长征精神,在新时代为村庄的发展、为群众的幸福不懈努力。”

  年轻的党员们听着前辈们的讲述,说道:“作为年轻一辈的党员,我会以各位前辈为榜样,牢记入党誓词,传承红军长征精神,为村庄的发展、为村民的幸福不懈努力。”

  在长征精神的引领下,这片土地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破旧的茅草屋已被一座座宽敞明亮的小洋楼取代,曾经泥泞崎岖的小路也变成一条条蜿蜒的机耕道。

图片

红军走过的岩洞桥

  “机耕道的修建联连通了周边的村寨,不仅方便了村民的日常出行,更为农业生产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王小庆说。

  “红军长征经过花恰村,留给我们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就是让我们时刻不忘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王小庆告诉记者。



为民服务的精神代代相传

  “虽然红军长征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但红色基因在双堡镇薪火相传。为民服务精神扎根在双堡镇党员干部心中,我们要带领群众奔向幸福美好生活,让双堡镇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双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马军说。

图片

众鑫草莓种植基地

  正值草莓成熟季节,记者走进双堡镇的众鑫草莓种植基地,几名当地妇女正在大棚里忙碌,她们将种植草莓的土壤倒在栽培架上,随后熟练地将土壤均匀铺开,操作过程十分得心应手。

  “2022年,镇里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全市第一家财政涉农产业资金投入模式的SPV项目安顺众鑫草莓产业公司,建成800亩草莓高效种植示范基地,年产出草莓苗480万株、草莓150万斤,年产值约达3000万元。”马军告诉记者,该草莓种植基地为当地群众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从2022年到现在合计发放工资约900万元。

图片

辣椒丰收

  每到辣椒采摘季节,双堡镇各个村庄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户们忙碌的身影。谈起今年的收成,王官村的种植大户文兴国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我家种植了30亩辣椒,亩产量可以达到4000至5000斤,今年大青椒的市场价比较好,每斤可以卖到2元。”文兴国说,自己根本忙不过来,每天都请了10多个工人在田里采收,工人工资都发了3万元。

  马军告诉记者,双堡镇从2018年开始探索辣椒产业发展路径,现辣椒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2024年全镇共种植辣椒1.2万亩,总产值达4560万元,带动近4000人增收致富。

图片

双堡镇大力发展金刺梨产业 王兴文 摄

  近年来,依托地域优势,双堡镇紧紧围绕辣椒、草莓、金刺梨、茶叶、大米、肉牛和黄桃等特色产业,全力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全镇金刺梨种植7500亩,茶叶可采摘面积1.6万亩,肉牛养殖5000头,黄桃种植2000余亩……农业产业遍地开花,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源源活力,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走进大坝村,蜿蜒的公路、清澈的河流,青山绿水间,一幢幢小洋楼静静伫立,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展现在眼前。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凉爽的气候资源,大坝村吸引了大批避暑旅居游客的到来,为当地群众带来发展的新机遇。大坝村村民吴群策在2023年就利用自家房屋建起了乡村民宿,他开心地告诉记者:“今年生意特别好,来了70多位客人,我家的房间全都住满了。”

图片

双堡镇大坝村 李磊 摄

  近年来,双堡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大坝村、九龙山村为主的民宿聚集点,全镇共有民宿44家,床位1300余张,接待避暑游客8000余人,综合收入达350万元。同时,依托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榕昕牧场、大坝全国文明示范村、十二茅坡等旅游资源,积极招商引资,打造京京旺游乐园、红色教育基地“红园”等多元旅游业态。

  如今,双堡镇各色红红火火的产业,让当地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好日子火起来。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希 罗含瑶 周雪


责任编辑:陈亮 校对 张家晨 二审 徐昕 三审 罗希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