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平坝黔坝米业创新“三物共生”种植模式 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2025-02-23 23:08:14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2月下旬,寒意未消。在平坝区白云镇肖家村黔坝米业的加工厂内,机器嗡嗡作响,工人们忙碌着将秋收贮存的大米进行加工处理。一堆金黄色的稻谷被装入加工机中,经过脱壳、碾米、色选等工序变成晶莹剔透的大米,空气中弥漫着大米特有的清香。

黔坝米业水稻种植基地

  过去,长期单一化水稻种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为维持产量逐年增加化肥用量,陷入“高投入、低产出”的困境。如何突破传统种植模式瓶颈,提升大米产品附加值?黔坝米业负责人肖家清瞄准消费升级趋势,紧扣市场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品质需求,创新探索出“三物共生”生态种植模式。这批新米便是通过该模式种植出来的。

  “‘三物’指的是‘植物+动物+微生物’,将水稻、鱼类、鸭禽和微生物共同培育于一片农田中,可充分发挥三者之间的互利关系。”肖家清告诉记者,稻株为鱼和鸭提供遮风避雨的天然屏障;鸭禽、鱼类活动不断翻动水层,增加溶解氧,同时还能消除害虫;微生物菌剂可代替农药,为水稻提供有机质。

黔坝米业大米加工生产线

  自2021年启动“三物共生”模式试验以来,黔坝米业已实现规模化推广,种植面积从初期100亩拓展至1600亩。“‘三物共生’模式不仅减少了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还大大提高了大米的附加值。”肖家清介绍道,“三物共生”大米每斤售价较普通大米高出7.5元,且亩产量达1200斤。

  “三物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了稻鱼鸭协同发展,带来多重收益。据统计,革新后的稻米亩产值达1万元,配套投放220-300尾/亩的鱼苗和12-15羽/亩的稻田鸭,按市价(鱼25元/斤、鸭15元/斤)售卖。立体种养使每亩农田综合收益增加1万余元,有效破解了传统水稻种植效益单一的难题。

稻田风景画

  “我们还与当地农户进行合作,提供种子和农机服务,同时采取订单种植的模式保底价回收稻谷,保证农户的收益。”肖家清介绍,目前与农户合作的水稻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同时,肖家清希望通过“三物共生”示范种植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进来,种植绿色有机大米。

  “目前,我们正在扩建展厅,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项目包括大米文化科普展厅和产品展示厅,全面展示大米的历史、文化与生产工艺,预计于2025年底完工。”肖家清表示,未来,黔坝米业将通过农旅融合的创新模式延长大米产业链条,带动更多游客和消费者了解体验稻作文化的魅力。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郝媛


责任编辑:李芸 二审 徐昕 三审 罗希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