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走进普定县补郎乡补郎社区,干净整洁的环境、宽阔的道路、别致的农家院落,烟火之气馥郁浓香,虽然春寒依旧笼罩着这个宁静的村寨,但也给补郎社区增添了几分朦胧之感,一派清新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补郎社区
近年来,补郎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广大村民群众积极参与村庄建设和管理,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去年在全县举办的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中,我获得了二等奖。”补郎社区党支部书记曹航海十分自豪地说,作为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有责任也有义务把社区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带领大家一起共同走向富裕。
补郎社区居委会干部坐在一起商讨社区建设
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
补郎社区抓实“三会一课”制度,充分发挥“三会一课”向心力作用,多措并举不断筑牢基层党建堡垒。明确“三会一课”的开展频次及时间,开展内容,严格规范活动议程。此外,建立“党员联系户”制度,每名党员联系10户村民,组织党员参与“星期六+”等志愿服务活动,按照党员积分管理,对党员参加会议、学习、活动等工作量化评分,提升了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
“近三年,我们社区发展了7名党员,其中高学历党员6名,储备优秀后备干部8名,为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曹航海介绍,截至目前,补郎社区共有党员41名(含预备党员),还有3名入党积极分子,随着党员数量的逐渐增强,为社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力量。
去年8月补郎社区老党员陈廷祥提议在补郎社区五组田坝区修建一条产业便道,该区域有100余亩枇杷种植园和50多亩肥沃的耕地,没有便道,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经营的效率。
社区、群众共同集资修建的产业便道
“村民的建议我们都会仔细研判,分析建议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曹航海介绍,经过了解,提议非常好,有利于村民发展产业,同时也可以提高村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对群众有益,就是社区发展的方向。”说干就干,征得社区“两委”同意后,社区干部郭乃良主动拿出一部分资金,在他的带领下,涉及该区域的农户积极出资出劳,在集资不到30000元的情况下,仅一个星期的时间,500余米长的产业便道被修通了。
基层治理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优势。补郎社区积极探索“小切口”写好基层治理“大文章”路径。
枇杷产业
将社区划分为6个网格,选聘群众基础好、得人心的乡贤寨老担任网格长,组织网格员定期开展大走访,以网格为单位,建立人员信息台账,注重发挥居民参与自治的主动性,把“有事好商量、急事快商量、难事多商量、大事必商量”的“四事商量法”和“四议两公开”作为解决社区治理的有效途径。
将村规民约编成“七诀”,建立“周三议事”制度,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综治中心为阵地,成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实现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此外,补郎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多功能“一站式”服务平台,做好民情日记的值班登记,积极对接补郎乡“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决群众诉求,推荐就业务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再上新台阶。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