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催新绿,擂鼓再出发。步入三月,贵州关岭黔林塑业有限公司的工人们纷纷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以饱满的工作状态投入到生产中,随处可见一派铆足干劲抓生产、赶订单的繁忙场景。
关岭黔林塑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走进该公司生产车间,各种机械作业的声响不绝于耳,一袋袋塑料原材料被工人按照配比倒入生产机械之中,经过融合、挤出、分割、拉丝、定型等工序,做成一个个塑料丝线棒。
“这些塑料丝线棒还要经过织造、制袋才能成为各类编织袋的成品,而我公司能够生产建筑材料保护膜、沙发和床垫包装袋、化工原料包装袋、工业吨装包装防水机布等编织袋产品。”在该公司厂长王怀忠的带领下,记者近距离观看了编织袋的全过程制作工序。
工人在生产线上作业
在另一个生产车间内,一排排生产机械整齐排列,每四台机械间就有一名生产工人,在他们的操作下,一个个塑料线棒被机械织造成为不同品类、颜色、大小的编织袋。
“生产机械一打开就不能停下来,所以我们都是轮班值守,随时关注自己所负责的机械,一停就要及时更换线棒,马上投入生产。”公司织造车间工人马雨站在机械前,一边更换塑料线棒,一边向记者介绍工作情况。
在广东清远的编织袋厂工作7年的马雨,由于需要照顾家中老人,今年返乡过年后便没有再选择外出务工,靠着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术,一入职贵州关岭黔林塑业有限公司后,便成为了车间的生产能手。
工人在生产线上作业
“生产编织袋就是靠计件结算,多劳多得,干得久了就能熟能生巧,一个月下来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总体来说挺不错。”马雨笑着说道。
据了解,贵州关岭黔林塑业有限公司是关岭自治县招商引资引进的规上企业,目前拥有5条生产线、263台圆织机和5台拉丝机,正常运作的情况下每天能够加工生产30万个编织袋。
纺织品生产线
王怀忠表示,公司属于轻工纺织业企业,在贵州本地采购生产原材料,成品销售则主要以广东、云南为主,同步覆盖全国其他市场,根据今年的生产情况,我们制定了年产值4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目标。接下来,将持续加大招工力度,优化生产工艺,做好市场开发,完成目标任务,同时,积极谋划二期厂房建设,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的稳定就业岗位。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