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西秀区: 奏响春耕备耕“交响曲”

2025-03-20 17:42:42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春风轻拂,西秀区广袤的田野渐渐苏醒,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如期而至。西秀区积极行动,从早谋划、从细部署、从实推进,围绕农资储备、科技应用、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全面发力,为今年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充足农资 筑牢春耕基础

充足的农资储备是保障春耕顺利进行的基础。早在去年11月,西秀区各大农资企业便已提前布局,为2025年春耕作准备。在西秀区太平小区农资市场内,安顺垦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早早备货,各类农资产品应有尽有、种类齐全。该公司总经理程端莉说:“目前仓库里肥料、地膜、农药等农资储备充足,已销售化肥2000吨。”

随后,记者来到两六路安顺市吉峰农机有限公司,在该公司的露天货场里,60余台中大型农机整齐排列着。“为切实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公司依据全区农业生产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大了备货力度,全力确保广大农户能够购买到品质可靠、性能优良的农机具。”该公司总经理杨喜说,安顺地势较为平坦,农业机械使用更便捷。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生产单位和个人选择购进农机,后续该公司还将购进15台农业机械,全力保障春耕期间农机的充足供应。

“农资和农机是春耕生产的关键要素,我们积极协调各方,推动农资企业提前筹备,加强种子质量监管,引导农机企业加大供应,通过政策扶持、补贴激励等手段,全力保障春耕顺利开展,为全年农业丰收奠定坚实基础。”西秀区农业农村局产业科负责人汪时胜说。

据了解,西秀区杂交水稻种子备案达210个,储备量有230吨;杂交玉米种子备案420个,储备量364吨;农膜储备量达168吨,农药储备量484.66吨,全方位满足春耕生产的多样需求。

科技助力 提升春耕效率

科技的力量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引擎。在双堡镇双青村,安顺市一块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兴忠的800亩水稻田在去年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种植。大拖拉机负责土地翻耕、松土,育秧机能在1小时内制作数百个秧盘,培育出的秧苗可播种20多亩稻田,无人机用于植保,每小时作业50至100亩,不仅药量均匀,还能让农户无需下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周兴忠感慨道:“机械化种植大大提高了效率和精准度,为今年粮食丰产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双堡,同样发展机械化种植的还有贵州碧满园农业有限公司,自动化喷水系统和干漂育苗方式的应用,让辣椒育苗更加高效、科学。“今年公司育苗5个辣椒品种,共1.3万盘,可覆盖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带动200多户种植户。”该公司负责人周贤说,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不仅节省了人力,还能精准控制育苗环境,提高辣椒苗的质量和成活率。

此外,西秀区还积极推广智能灌溉系统、精准施肥技术等农业新技术。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土壤墒情、肥力、气象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根据作物生长需求精准调控灌溉水量和施肥量,既节约了资源,又提高了作物产量和品质。

特色产业 拓宽增收渠道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西秀区在抓好传统粮食作物种植的同时,深挖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

3月初,东屯乡800亩魔芋示范种植基地正式启动,为了提高魔芋的产量和品质,该基地采用“玉米 + 魔芋”套种模式,利用玉米秆为魔芋提供遮阴环境。

“我们看中的是东屯乡地势平坦、土地连片的资源优势,打造这片800亩示范基地,就是要做出样板,向农户展示魔芋种植的效益。”贵州昭畅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永宏介绍,在他的规划里,这800亩只是开端,未来将以点带面,逐步扩大种植规模。

另一边,在蔡官镇对长沙村的万亩蔬菜种植基地,村民们分散在田地里移栽大葱,不断奏响一曲生机勃勃的春耕乐章。

除了魔芋、大葱,西秀区的烤烟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在东屯乡梅旗烤烟集中育苗基地,这里共育苗25000余盘烟苗,能够覆盖种植3000余亩土地,预计4月初正式移栽到大田,为烟农带来丰厚收益。

“在充足的农资保障、先进的科技支撑和特色产业的带动下,西秀区的春耕生产工作正稳步推进。”西秀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丁睿说,接下来,西秀区将继续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詹    艳


责任编辑:顾宇 校对 梁惠焜 二审 徐昕 三审 康馨月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