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文化根脉 赋能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发黔东南州干部群众热烈反响

2025-03-24 19:58:56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三月的黔东南,春意盎然。3月17日,全国两会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侗族村寨,以悠扬的侗族大歌、层叠的鼓楼建筑和斑斓的蜡染技艺,成为总书记此行聚焦民族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明,不断焕发新的光彩。黔东南州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把总书记的殷切期盼转化为实干担当、拼搏奋斗的强大动力,立足岗位,奋勇争先,积极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用辛勤劳动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黔东南新篇章。

“总书记来到肇兴侗寨,并就如何保护好特色文化、深化文旅体融合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我们倍感振奋,倍受鼓舞。”黔东南州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州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胡素滦表示,下一步将实施民族节庆共庆交融、民族体育共享交融、民族村寨共居交融“三个交融”行动计划,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大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我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建设进一步走深走实。

图片

黎平县肇兴侗寨 侗族群众在演唱侗族大歌 余天英 摄

黄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陈林表示,将结合工作实际,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态”教育基地和示范廊带,挖掘各民族文化深层次价值,积极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不断增强群众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注入新的活力,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

走进镇远古城,弯弯曲曲的小巷里,时光静谧;㵲阳河上波光粼粼,与游船相映成趣;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依山傍水的古典韵味仿佛在诉说岁月的源远流长。丰富的历史底蕴,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让镇远成为现代的烟火气城市,文旅融合更“唤醒”了千年古城。 

图片

图为镇远古城一角 肖艳会 摄

图片

图为镇远古城一角 肖艳会 摄

镇远九州文旅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杨家昭告诉记者,近年来,镇远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认真做好“文旅融合”这篇大文章,强化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挖文化遗产价值潜力,打造并形成了包括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国家5A级旅游景区——镇远古城等12张国家级文化旅游品牌。

图片

图为镇远古城航拍图 吴鹏程 摄

“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发展的信念。接下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要素,认真做好景区联动、业态提升旅游服务等重点工作,同时将艺术和旅游进行深度的融合,通过音乐文化等方式进行传播,不断助推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谈及镇远古城的发展,杨家昭信心满满地说。

雷山县西江镇龙塘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入选贵州“第四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这里梯田盘旋、古树成荫,吊脚木楼古朴典雅,传统节日氛围浓厚。该村通过特色节日和良好的生态资源大力探索“民族文化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引导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拓展各类生态旅游体验和民俗体验活动,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之路,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这里游玩,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图片

图为西江镇龙塘村活动现场 来源于雷山融媒

“这几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村里通过大力发展民族手工艺品、药用玫瑰花等特色产业,让乡亲们在家门口也能就业增收,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龙塘村党支部书记文远胜说,下一步将以党建为引领,坚持用好“龙塘山房”民宿品牌,带动发展特色产业,坚持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带动农业产业。同时做好规划与指导性发展,持续促进群众增收和村集体经济纵深发展“双增收”。


责任编辑:顾宇 校对 张家晨 二审 徐昕 三审 陈明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