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动展现多彩贵州的独特魅力,贵州省杂技团打造了一系列以 “讲舞台故事 晒美好生活” 为主题的短视频。短视频聚焦贵州各种类别的舞台艺术精品,讲述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以生动鲜活、易于网络传播的形式,全方位呈现贵州舞台艺术的独特魅力,为大众打开了一扇了解贵州舞台艺术的窗口。
本期介绍由贵州省话剧团携手浙江话剧团2016年联袂打造的话剧《此心光明》。该剧在创作过程中融合了中国戏曲、古典民乐、现代舞蹈及民族民间艺术等多种元素。采用“叙述体戏剧”样式,以话剧为艺术载体,以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王阳明修学悟道、几经生死,最终创立“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传世心学的起伏人生为剧情主线,再现了王阳明这一生的坎坷经历。
在贵州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伟大的思想家王阳明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他是一位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智者。
年轻时,他苦读八股,渴望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然而,当他真正踏入官场后,却发现朝中权贵腐败无能,百姓生活困苦。
在乱世与苦海之中,王阳明坚守良知之学,认为良知不能泯灭,要在世界中生长、强大。
面对官场的黑暗与荒唐,他凭良知直言,却遭遇困境。
被贬谪至贵州龙场(今贵阳市修文县境内)的初期,王阳明面临着极端艰苦的环境:荒凉的土地、简陋的居所、匮乏的物资,以及当地少数民族的陌生文化。然而,正是在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地上,王阳明的心灵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滋养与升华。
在贵州的日子里,王阳明开始深入反思自己过往的学术追求与政治经历。他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自然与质朴的民众。在与当地百姓的日常交往中,他发现了人性中未被污染的纯真与善良,这让他深刻意识到,良知是每个人内心固有的光明,无需外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王阳明提出了“致良知”的学说。他认为,良知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道德判断力和是非之心,是宇宙间最本真的存在。通过“致良知”,即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觉醒,人们可以去除私欲杂念,恢复内心的纯净与光明,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王阳明的主张不仅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深刻批判与反思。 在贵州,王阳明积极从事教育活动,他开设书院,招收弟子,传授心学思想。他强调“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鼓励学生们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行动来验证和深化对良知的理解。这种教育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为贵州地区带来了文化的繁荣与进步。
在贵州的日子,是王阳明人生旅途中一段尤为宝贵的时光,这段经历不仅深刻塑造了他的思想体系,也让他对人性、社会有了更为透彻的洞察。
他简明道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临终之时,仍托付众人继续传播良知之学,留下“此心光明”的遗言。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