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掠过黔中大地,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村的千亩油菜花进入赏花期,这个富有江南古风遗韵的屯堡村庄,迎来了万千踏春赏花游客。
近日,记者走进鲍家屯村,游客们正在平坦连片的花丛间赏花游玩,在如诗如画的田园风景中,享受明媚多彩的春光,开启一场明媚的踏春之旅。
春日里的鲍家屯
鲍家屯村是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村落,有“大明屯堡第一屯”美誉,不仅获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是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贵州省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村里还有被誉为“袖珍都江堰”的古水利工程等历史遗迹。 诸多名片让该村的千亩油菜花开得更加金光灿烂、引人入胜,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绽放出了“美丽经济”。 “这里的油菜花田很美,逛逛古寨、看看油菜花,心情美得很!”正在和同伴以花为背景拍短视频的李云芝来自贵阳,来过鲍家屯村两次的她,再次和20多人组团来春游。
游客踏青赏花
陈奕霖是来自湖南的背包旅行客,他沿着赏花步道边走边拍、边拍边说,把鲍家屯村油菜花盛景、村落人文历史介绍给他的粉丝。他说,自己从网络上关注到这个村子,趁现在花开过来玩一趟、做一期直播。“这个村子古老而富有特色,乡村风景很美,粉丝们很喜欢,现在有1000多人在看直播。” 赏花之余,品美食、买特产,游客玩到不亦乐乎,村民也尝到了“赏花经济”的甜头。 鲍家屯村广场上、街巷中,穿着凤阳汉装的屯堡孃孃们为游客提供了小吃、零食、饮料和玩具,连当地葵花籽、小茨菇、土鸡蛋、霉豆腐、豆豉、盐菜、糟辣椒等农特产品也“变身”为旅游商品,吸引游客争相购买。 “这个村现蒸现卖的松糕粑香甜软糯,炸小茨菇香脆可口,值得推荐!”游客翟女士提着购买的物品开心地说道。 “这些蔬菜是村民从地里刚采摘的,非常新鲜,屯堡特色农产品味道地道正宗。”安顺市民蒋燕子笑着说。 在村民鲍红秀的小吃坊,游客正排队购买屯堡美食松糕粑。鲍红秀忙着给客人取食、打包,偶尔还回头回答抖音直播间粉丝的提问。
村民们售卖农特产品
“赏花季,游客多,松糕粑比较好卖,网上订单也多,每天收入几百元,好的时候有上千块钱。”鲍红秀说,自从来村里赏花的游客越来越多,她便凭自己的手艺卖起了松糕粑、裹卷等小吃,多了一份收入。 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的,不只她一人。 村民宋德英向游客出租各色服装,一件10至30元,每天收入200多元。
游人如织
“村里一年四季都有人来玩,油菜花开的这段时间人就要多一些。我摆个小摊卖点小吃、特产,一天能挣一两百元。”李明艳说。 鲍茂益的农家乐生意也旺了起来,他说:“赏花季到来,平均每天都有五六桌客人,游客多时,我家要做十七八桌人的饭菜,辣子鸡、蛋卷、红肉煨豆腐果等屯堡菜很受欢迎。” 汪伦是一名退役军人,看着家乡旅游业如火如荼发展,开设豆腐作坊的他前不久用自家房子办起了农家乐,并向游客推出了豆腐宴、豆腐脑等特色菜和小吃。“我还打算把几个房间装修出来,给游客住,把游客留下来。”汪伦说。
水碾房旁流水潺潺
借助赏花季,鲍家屯村不断把“美丽颜值”转变成“经济产值”,书写了“一朵菜花催生多元经济”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去年,仅春季赏花季就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全年游客量约50万人次,全村旅游年收入约500万元。”鲍家屯村党支部书记鲍中任介绍道,目前,全村农家乐、民宿有10多家,摆摊销售地道小吃、特色农产品的农户近200户。
金灿灿的油菜花田
今年,为吸引游客、拉动消费,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鲍家屯村增设了多个旅游打卡点,方便游客取景拍照,并优化了旅游摊点设置,安排专门的摆摊点,并允许外来经营者进驻,还搭建了20个固定餐饮店,免费给商户使用。 “我镇将围绕‘农文体旅’融合发展思路,推进鲍家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大西桥镇人大副主席唐志英告诉记者,该镇将以花为媒,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优化旅游产品供给,提升生态、古建筑、传统小吃、传统服饰、地戏文化、篮球文化等元素的旅游价值,不断拉长“赏花经济”产业链条,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