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林峡谷间,黄果树瀑布如雷的水声回荡,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齐聚观景台,用相机定格这份大自然的震撼。
作为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黄果树旅游区正以一场静水深流的服务革命,回应每位游客的期待。从基础设施升级到多元体验创新,从智慧景区建设到人文关怀渗透,为游客创造美好旅行体验。
黄果树瀑布
基建焕新 环境更美好
基础设施是游客感知景区的第一窗口,直接决定旅行体验。
近年来,黄果树旅游区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修缮旅游路线、升级公共设施、搭建智慧旅游系统,全面提升景区“硬”实力,让便捷舒适伴随游客赏景全程。
景区智慧大屏
踏入黄果树景区,游客不仅为瀑布的磅礴气势惊叹,也对景区的贴心服务印象深刻。“景区内标识标牌清晰明了,通过智慧大屏,还能轻松了解黄果树的整体概况。”来自广州的游客戚女士赞叹道,公共卫生间干净整洁,还贴心地设有母婴室,让带娃出行毫无压力。
升级改造后的卫生间
2024年旅游旺季结束后,黄果树景区为提升游客体验,对卫生间进行升级改造。在大瀑布景区入口及三岔路处,增设独立冲水式盆景园卫生间,并配备第三卫生间与母婴室,有效缓解游客排队应急问题。同时,增设智慧大屏,游客扫码就能获取景区概况、景点介绍,享受智能导游、VR全景、交通指南等服务。
在景区外围,黄果树旅游区对11.5公里路面进行提升改造,升级45000平方米绿化景观,更新市政设施,打造小品景区公厕与步行栈道。此外,完善900余块道路沿线及停车场的标识标牌,联合三大网络运营商实现5G全域覆盖,让游客随时分享旅途精彩。
黄果树旅游区对路面进行提升改造
今年,黄果树旅游区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谋划建设黄果树游客服务中心、石牌坊提升改造、新城票务中心改扩建等基建项目11个,总投资4.08亿元。其中,已开工建设8个,超过一半的项目将在今年旺季前投产,届时黄果树游客接待能力将大幅提升。
凭借持续完善的基础设施,黄果树不仅让游客领略到自然之美,更营造出了便捷、舒适的旅行体验,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打卡。
业态升级 体验更精彩
近年来,黄果树旅游区不断丰富旅游业态,一批融合式项目成为新的“打卡点”,夜间文化、赛事活动激活了人气、激发了商机。从吃住行到游购娱,黄果树全方位提质升级,为游客营造全新旅游体验。
黔人百味餐饮店
“您好,请问要吃点什么?红酸汤、百味青椒鸡、带皮牛肉都是店里招牌。”在新城广场黔人百味餐饮店,老板王小福正在热情地招呼着客人。
“店铺自2014年开业,就专注于黔菜风味,良好的味道吸引了无数游客。”王小福告诉记者,为让游客吃得满意,他投资了200万元升级店铺,将面积扩展至45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0人就餐。除了就餐环境改善,黔人百味在服务上更贴心,不仅推出免费接送、代驾服务,还提供手绘景区路线图、免费保温寄存、免费公厕等服务,收获游客一致好评。
如果说“吃”是旅游第一要素,那“住”便是留客的关键。黄果树旅游区积极推动住宿升级,引进了开元名都、花间堂等高端酒店品牌,推进梵隐牧云、既下山臻品民宿等项目建设,为游客提供多元住宿选择。
开元名都酒店
以开元名都酒店为例,自2024年初营业以来,不断提升硬件软件服务水平,打造行业标杆。不仅配备客房私汤、亲子农场,还引入蜡染文化体验,将民族元素融入住宿。同时,酒店提供定制攻略、多语种服务和无障碍设施,让游客感受家一般的温暖。
梵隐牧云民宿
在其他旅游要素上,黄果树也持续发力,夜游黄果树、飞球影院、黄果树漂流等项目增强旅客“游”的体验感;安旅通、景区优惠套票等推动“购”的便利性;坝陵河桥旅融合,观瀑园苗康旅融合及石头寨乡村旅游等营造了“娱”的氛围感。
如今,黄果树旅游区各业态蓬勃发展,真正做到让游客吃得遂心、住得舒心、行得顺心、游得放心、购得安心、娱得开心。
管理强化 服务更贴心
在黄果树旅游区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一群忙碌的身影。“你好,这里不允许占道经营。”“您好,票务中心往前直走。”他们顶着烈日疏导交通,深入市场维护秩序,主动为游客排忧解难,全力守护黄果树的旅游环境。
交警指挥交通
面对游客量的持续“井喷”,近年来,黄果树旅游区实施旅游淡旺季差异化管理,制定区级谋划调度、专班统筹协调、部门齐抓共管、干部狠抓落实、群众主动参与的共建共享管理模式。通过市、区联动,每天选派150余名干部下沉一线支援,覆盖42个卡点,全方位维护旅游秩序。
志愿者服务
在市场监管方面,黄果树旅游区严守诚信经营底线,规范新城沿线、大瀑布商业街等地的经营行为,严厉打击阴阳菜单、短斤少两等违法行为,推出不文明经营商户黑名单制度,保障游客权益。同时,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守护游客 “舌尖安全”。
为提升游客满意度,成立黄果树景区、龙宫景区重大网络舆情联合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修订《旅游发展中心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承接响应工作机制》。2024年,共接到咨询求助4000余件,政务服务平台收到信息工单118件,办结率达到100%。
此外,黄果树旅游区持续强化服务队伍建设,开展景区服务接待礼仪、A级旅游景区业务知识等培训29期,指导各一线部门(单位)开展服务质量提升培训50余次,累计近万人次参与,一线面客人员培训覆盖率达100%,有效提升服务管理的“温度、速度、精度、密度、安全度、满意度”。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含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