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的平坝区齐伯镇新寨村云雾缭绕,海拔1300米的茶山上,近两米高的野生茶树在春日里舒展着墨绿叶片。新寨村来吉组的村民欧华凤与周边10余名村民背着竹篓穿梭在茶林间,将鲜嫩的“一芽一叶”落入篓中。这片被唤醒的500亩野生茶园,正演绎着“绿叶变金叶”的故事。
据了解,这片茶园的茶树栽种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多年无人管理,茶树的生长一度荒废。然而,随着黔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雷俊桢的到来,让野生茶园有了改变。
“过去这片茶树都没人理睬,现在我每天能采5斤多茶青。”欧华凤笑着说道,如今,春天一到,村民们便到茶园采摘茶叶,再将茶青卖给雷俊桢,一斤卖40元,一天下来差不多200元。
“我偶然来到这里,发现这片茶树的年龄较长,没有施过化肥,花青素、茶多酚等成分含量高,且根系发达,能够吸收地下丰富的矿物质,因此用其所生产的茶叶回甘十足。”雷俊桢介绍道。
从2020年起,雷俊桢每年都会从周边40余位村民手中收购茶青。为了保证茶叶的质量,她向村民们强调,采摘时必须使用“双手提采”的方式,并且只能采摘“一芽一叶”,以确保采摘标准与茶叶品质,“这片茶园的茶叶质量非常好,我每年可从村民手中收购4000多斤茶青。”
如今,雷俊桢将生态茶叶制作成“老树毛峰”“老树谷雨”和“山水玉桢”等多个独特品种。其中,“山水玉桢”在2024年荣获了贵州省第十二届“黔茶杯”名优茶评比一等奖,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与好评。
除了收购村民的茶叶,雷俊桢还在齐伯村租下了200余亩土地,进一步扩展茶叶种植规模。
在齐伯村的斯拉河茶场里,40余名工人正在忙碌着采摘春茶,段朝凤便是其中的一员。“我在这里务工,每天能有100多元的收入。”段朝凤笑着说。据统计,雷俊桢的茶产业每年发放务工费20余万元,带动了一批村民增收。
“我种植的这片茶园依然秉持着生态茶的理念,茶树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保持自然生长。”雷俊桢说道,如果有需要,她才会在土壤中撒上一些菜籽油饼作为有机肥料,“生态茶需要耐心和细心,只有让茶树在健康的环境中生长,我们才能制出健康的茶。”
随着生态茶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雷俊桢的茶叶已经远销陕西、北京、山西等地,市场需求不断增长。2024年,黔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额达70余万元。
雷俊桢表示,正如“荒山换金山”的理念所蕴含的那样,通过生态种植转变荒废土地,让生态与发展的和谐共生为更多人带来福祉。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郝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