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上午10点左右,随着一辆辆旅游大巴缓缓驶入平坝区夏云镇小河湾景区,车门打开后,来自贵阳的游客们鱼贯而出,位于景区口的农贸市场内立刻响起此起彼伏的吆喝声。
“快来看哟,早上刚摘的本地蚕豆好新鲜,还有脆嫩的莴笋,味道好得很。”“土鸡土鸭壮得很,全是自家粮食喂养的,要不要来一只?”摊贩们热情地招揽着生意,晒干的洋芋片、农家腌咸菜、新鲜时蔬、大米、土鸡蛋……各种土特产琳琅多样,令人目不暇接。
游客们在摊位间穿梭,这儿选选、那儿尝尝,很快手上都拎上了采购的农产品,还不时地互相交流着:“你也买了呀?这是哪样?”“水芹菜,1斤才2元,看起好新鲜!”来自贵阳的高先生给同伴展示自己的“战利品”时,语气中满是喜悦,并表示还要再去买点平坝大米。“确实很有意思,虽然我们在贵阳市场上什么都能买得到,但都没有这里的这么新鲜,而且价格也更便宜,今天收获满满。”
如今,到小河湾村“赶市集”买鲜货成了贵阳人朋友圈里的“新潮流”。每逢周末,村里就会有很多前来游玩、购物的游客,其中以贵阳方向的游客居多。小河湾村党总支书记贺斌感慨地说,“真没想到,我们司空见惯的‘乡村赶集’居然能吸引这么多人来到小河湾,不仅促进了旅游业发展,还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
小河湾的“周末集市”源自于小河湾景区正式运营对外开放之时。“小河湾的美丽田园风光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当时就有游客到我们本地村民家中购买其种植的果蔬、散养的鸡鸭等。”贺斌说,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就有零散的几户村民抬出家中的条桌、支上木板、搭上棚子在景区路边上售卖农产品,一个个摊位逐渐地在马路边上热闹起来,“马路集市”成为小河湾景区的一道别样风景。
在热闹的集市上,猪肉摊老板李小双的摊位正好在入口处,才刚10点,他家的鲜猪肉就被抢购一空了,“我今天宰的可是一头430斤的大肥猪呀,才两个小时就卖完了。”李小双一边手脚麻利地收拾摊位,一边热情地招呼着顾客下次早点来。作为土生土长的小河湾村村民,李小双和妻子自2019年起开始在村里卖鱼、卖菜、卖现杀鸡鸭等。凭借诚信经营带来的良好口碑,他家的货摊积累了一大批回头客,每逢周六赶集日,许多贵阳市民都会专程驱车前来采购。
随着集市上的购销两旺,来摆摊的村民越来越多。今年3月,在小河湾村委会的组织下,村民们把路边的摊位搬进了新修建的农贸市场里。贺斌说,这桩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和丰富“赶集”产品的好事,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村民们表现出很大的热情。
“现在这个农贸市场分布了49个摊位,每逢赶集还得早点来才能占到好位置!”他介绍,随着“赶集”效果越来越好,村两委谋划着将市场再做合理的分区布局,如划分出果蔬区、家禽鲜肉区、小吃区、水产区等,并安排专人负责市场管理,严格把控农产品质量,让游客们在这里既能买到物美价廉、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又能享受规范、有序的购物环境。
买、卖都在心坎上,小小一个市场巧妙地对接上农户和消费者,串起了城市和乡村。热闹的小“集市”中,俨然勾勒出了一幅城乡互动的生动场景。“目前,这座市场主要还是在周末人气比较旺一些,但如何更合理利用好这个市场,村两委也做了许多的打算,如打造‘星光夜市’‘非遗市集’等吸引游客。”贺斌说,2021年,小河湾村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寨,针对即将到来的避暑季,小河湾村将积极联合景区,进一步激发“周末经济”“假日经济”潜力,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短平快的常态化周末集市成为探索乡村振兴旅游IP打造模式的尝试,希望在联农富农带农的基础上进一步盘活乡村资源,推动小河湾旅游文化品牌建设。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桂传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