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黔中大地春耕正酣,西秀区鸡场乡联兴村的千亩姜田里,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抢抓农时开展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走进联兴村的生姜种植基地,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翻土机在田间来回穿梭,身后的土地被翻开,形成一道道规整的土垄。不远处,村民们三五成群在田间忙碌着。运送粪肥、撒施底肥、投放姜种、盖土,机械轰鸣与农人欢笑声交织,一幅“人勤春早”的春耕画卷徐徐展开。
“今年我们选用的姜种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优良品种,在种植前还对土壤进行了改良。”正在劳作的村民田小荣介绍道:“乡里的农技人员也经常来给我们做技术指导,传授科学种植的方法,大家对今年的收成充满信心。”
近年来,联兴村因地制宜,把生姜种植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来抓。通过组织村民参加技术培训,引进先进种植技术,不断提高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村里还积极探索 “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统一采购农资、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产品,有效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去年亩产 3800 斤,每斤收购价 2.5 元,我家 15 亩地收入近 12 万元!” 种植户李德建算起增收账,笑得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合作社与收购商签订保价协议,村民不愁销路,返乡种姜的人越来越多。
“乡里联合市农科院建立技术服务站,推广‘生姜-玉米’套种、滴灌施肥、无人机植保等技术,去年试点的绿色防控技术使农药用量减少 30%,生姜经检测达绿色食品标准。”鸡场乡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柴艳品介绍说,今年鸡场乡种植生姜面积4000余亩,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约1000亩,同时通过科技赋能,将“小生姜”培育成“大产业”,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增收。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