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添新绿,风过茶香飘。行走在西秀区各地的茶山上,一丛丛茶树长出密密麻麻的鲜嫩茶青,处处焕发着蓬勃生机。
西秀区地属黔中丘陵盆地,平均海拔1200至1600米,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的地理特点及优越的自然生态,为茶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成就了茶叶生态、健康、干净的特点。
西秀区产茶历史悠久,早在明洪武年间就有规模生产茶叶的文字记载,茶叶经济数百年来一直是当地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西秀区茶园面积、茶产量、茶产值均排在全市第一位。
近年来,西秀区把茶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坚持做优茶品质、做大茶产业、做强茶品牌、弘扬茶文化、拓展茶市场,不断增强西秀茶核心竞争力,持续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源源“茶动力”赋能乡村振兴。
种好生态茶 壮大茶产业
在大西桥镇九溪村茶场、安顺市茶场,旧州镇老落坡市蚕种场,双堡镇山京茶场,鸡场乡十二茅坡茶场、市茶叶果树场……周遭山峦叠翠、鸟语花香,饱吸阳光雨露的嫩绿茶青纷纷下树,制茶车间内,鲜爽茶香阵阵飘出。
十二茅坡茶园夏秋茶机采忙
黔地多产茶,西秀茶尤香。“在独特地理气候条件下,西秀区茶叶纤维素含量低,茶树新梢持嫩性强,茶叶肥厚柔软。”西秀区茶办副主任廖向前介绍,西秀茶具有氨酚比值适宜、色清味甘、茶香浓郁等品质特征。
1974年,原安顺县就曾被国务院命名为茶叶生产基地县,西秀区出产的“黔绿”茶,曾作为中国出口绿茶的高品质拼配茶;近些年来,西秀区成为农业部规划的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区域、贵州省规划的黔中名优绿茶产业带;2009年起,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茶业重点(原百强)县域。
市茶叶果树场茶园面积有1000余亩,管理运营方御茶村茶业公司严控农业投入品使用,用时两年恢复茶园生态平衡,相继通过QS、ISO9001-2000、ISO14000、HACCP等相关体系认证和有机茶认证,取得10多个国家出口有机认证,2022年获RCEP协定原产地证书。
御茶村茶业公司市茶果场茶园春景
安顺市茶场面积有1000亩,管理运营方春来茶业公司不使用催芽素、草甘膦等禁用农药,优先采取生态控制和生物、物理等手段防治病虫害,并确保茶叶加工、储存、运输过程无污染,已连续5年获得有机茶认证。
春来茶业公司安顺市茶场春茶采收盛景
优越自然条件助力,加上茶农在生态绿色管护上的坚守,西秀茶一路逐“绿”前行、向好发展,优质茶品牌涌现。“瀑布”毛峰茶获“贵州五大名茶”“全国十大名茶”称号,在第四届亚太茶茗大奖赛中,“汖明西秀”毛峰茶、白茶斩获金奖,“汖明西秀”红茶1号、红茶2号获银奖。
西秀区茶产业持续壮大,现全区14个乡镇均有种茶,茶园总面积达11万余亩,投产面积9万余亩,茶叶产量、质量不断提高。
延长产业链 发展夏秋茶
当前,西秀区已初步形成老落坡山脉生态茶园产业带,及山京现代高效绿茶产业园区的出口茶基地产业圈。
作为安顺主茶区,西秀区种有数十种优质茶树品种,所产茶叶以绿茶、红茶为主,名优春茶有毛峰、翠芽、红茶等,夏秋茶包括碾茶、抹茶、蒸青片茶、红毛茶等。
“过去,茶农以加工春茶为主,夏、秋茶青经济价值低。”西秀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丁睿说,为延长茶产业链,西秀区紧盯茶园资源优势,坚持春茶、夏秋茶并重,发挥龙头企业示范作用,高标准开展茶园管护,优化升级生产设备,拓宽国内外销售市场,提升茶叶资源有效利用率。
御茶村茶业公司夏秋茶生产车间
生产夏秋茶,以机械化采收、加工提高茶叶下树率是关键。
“公司7年前就引进了乘用式采茶机,实现了夏秋茶机采。”春来茶业公司副总经理刘方鸿介绍,公司自动化精制茶叶生产线夏秋茶年加工能力1000吨,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茶叶质量安全和品质的稳定性也大大提高。
作为贵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春来茶业公司将加大夏秋茶产品开发利用力度,提升茶叶单产和总产量,促进茶园经济价值最大化。
“一亩茶树产出的名优茶并不多,但夏秋茶亩产量却有400至500斤,亩产值近5000元,量大且经济价值可观。公司在逐年增加抹茶、蒸青片茶等夏秋茶生产比重。”御茶村茶业公司销售总监杨建表示,公司以“不浪费每一粒茶青”为宗旨,坚持做好名优茶,做强夏秋茶。
村民在鸡场乡御茶村茶业公司茶园采茶
明英茶业公司茶园管理负责人郭勇介绍,夏秋茶采收周期长,一般从5月中旬持续到10月,间隔45天左右采一轮,每年可以采四轮。“4人一个机组,每天可采收四五千斤茶青。我们十二茅坡茶园的夏秋茶茶青,全部送到御茶村茶业公司进行精深加工。”郭勇说。
“目前,大西桥镇、旧州镇、双堡镇、鸡场乡、新场乡等乡镇茶园均通过机械化生产夏秋茶。”廖向前说,西秀区已有瀑布茶业公司、春来茶业公司、御茶村茶业公司、嘉合轩公司等多家企业通过厂房建设、更新设备等方式,扩大了夏秋茶产能。
瀑布茶业公司老落坡茶园开采春茶
随着夏秋茶加工企业的增多,西秀区茶叶产量、产值大大提升。去年,全区茶叶总产量5180吨,其中,春茶产量950吨、产值3.8亿元,夏秋茶产量4230吨、产值3.49亿元,夏秋茶产量占比超过80%。
茶香溢山乡 茶山变“金山”
不久前,在鸡场乡十二茅坡茶园旁,西秀区“上春山·赏春花·品春茶”活动如期开展,“汖明西秀”区域公用茶品牌推介及招商成为重要环节,现场签约金额900万元,助力西秀茶香飘向全国各地。
茶园内,数百名采茶工和游客正在“掐嫩取鲜”,将嫩绿的茶芽收入竹篓,场面壮观。“前些天已经挣了1000多元,今天要采满13斤才收工!”腰挎两个背篓的联兴村村民盘兴妹笑着说。
明英茶业公司春茶采收助力群众就业
明英茶业公司在十二茅坡有茶园1200多亩,平均每天带动周边村寨300多人入园采茶,帮助村民就近就业增收。去年,春茶采收季就吸引1.5万人次参与采茶。
多年来,千余亩茶园让御茶村茶业公司实现了创收,也让周边村民有了增收。“今年已生产春茶约5000斤,产值约80万元,日均发放采茶工钱6万元。”杨建说,公司每年春茶采收带动周边500余人临时就业,不到一个月的采收期内,采茶工人均增收约3000元,采茶能手收入可达五六千元。
茶产业的发展,也让九溪村群众在家门口端起了“绿色碗”、吃上了“生态饭”。
茶岭村茶叶加工厂工人在摊晾茶青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面积种茶到现在,九溪村茶园面积已扩大到3000多亩,其中,下九溪茶园就有2200亩,村里170户农户的‘自留山’都全部种了茶树。”九溪村党总支委员、下九溪党支部书记冯二安说,九溪村每年春茶产量10万斤,销售收入近3000万元,茶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的富民产业。
目前,西秀区有茶叶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9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已建成茶叶标准生产线40余条,注册瀑布、汖明西秀、明英、春来、云山屯等30余个茶叶商标。去年,全区茶叶总产值达7.29亿元。
如今,“兴一个产业,绿一片青山,富一方百姓”成了西秀区茶产业的真实写照。
贵州福裕天芽茶业有限公司鸡场乡石井村茶园
“我们将从茶园提质增效、设备装备完善、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四方面下功夫,做优品质、做强品牌、做大市场,加快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集种植、加工、文旅于一体的茶产业生态圈,助推茶产业链创新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丁睿说。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