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岭自治县纪委监委坚持“小切口”精准破题,持续聚焦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着力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推动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具体工作中,关岭自治县纪委监委持续夯实专项整治“三方责任”,在县级层面形成由分管县领导“亲自挂帅”的县级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和8个县级指导组,实行分片包保,对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数据报送、问题排查等开展实地督导,实现全县141个涉农行政村全覆盖。县纪委监委坚持“一周一调度”,与县农业农村局定期会商,常态化分析研判推进专项整治工作,派驻农业农村局纪检组综合运用列席会议、监督检查、调研督导等多种方式,对职能部门推进“三资”规范管理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进监督。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线长面广,涉及层级、项目、资金多,监督难度大,必须坚持联合作战、贯通发力。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县纪委监委一方面持续深化“纪巡”联动,在十届县委第六、七、十轮巡察中将农村集体“三资”列入对村巡察监督重点,细化监督清单,重点围绕村级债务、集体土地、经济合同、收益分红等方面进行全面“体检”。另一方面,与审计、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组建联合监督组,专责监督和职能监督同向发力,既查面上业务问题,更深挖背后存在的监守自盗、侵占挪用、贪污私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分管领导牵头、室统筹、组联动、地协作、人共用、事协办”的“六位一体”协同机制,全面统筹力量,集中攻坚,强力推进案件查办。
2024年以来,截至今年3月底,关岭自治县纪委监委共查处农村集体“三资”领域问题120个,立案78件78人,党纪政务处分74人。(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