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索岭,千峰万壑,重岩叠嶂。在关岭自治县岗乌镇、沙营镇地界的茫茫群山之上,一块块光伏板整齐排列,随着山势高低起伏,延绵不绝,仿佛为山川披上了“甲胄”,它们迎阳沐光,吸收着光的能量。
中广核公司在关岭投建的光伏项目
这幕场景是中广核贵州安顺关岭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公司”)所建设的纳卜光伏电站的壮观景象。作为最早到关岭自治县投资兴业的新能源企业之一,该公司自2019年起,相继建设了纳卜光伏电站一期、纳卜光伏电站二期、新铺黔阳光伏电站、中坝光伏电站、黔峰风光电站和月亮湾储能电站,涵盖风、光、储项目7个,总投资近40亿元,总装机量达87万千瓦,其中光伏项目有5个,占地面积1.3万余亩,装机量为6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7亿度。
中广核公司在关岭投建的光伏项目
多个光伏电站建成后,体量大、地点散、责任重等管理管护难题亟待攻克。那要如何才能实现高效运维管理?该公司以“智慧电站”建设为突破口,成功建设中广核黔峰中心站,采用远程遥控“一站式”管理,为65万千瓦光伏电站配备了“智能中枢”。
轨道机器人正在开展巡检工作
“黔峰中心站是我公司打造的首个智能化中心场站,精确性更强、灵活度更高、覆盖面更广。建成投用后,纳卜、黔阳、中坝、月亮湾等光伏项目先后接入中心站,中心站30余名工作人员就能完成原先80人的工作体量,极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促进了安全生产,提高了工作效率。”中广核公司黔峰中心站站长赵福祥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在关岭的各个站点均实现了“无人化值守”和智能化管理。
中广核黔峰中心站
据了解,中广核公司黔峰中心站使用的是自主研发的“智慧电站”运维系统,于2024年12月正式使用,可多方位、全面化掌握各光伏电站总体运行情况,收集各项运营数据,从而构建“无人值守+集中监控+区域运维”的生产运营管理新模式。
走进中广核公司黔峰中心站主控室,数十台电脑正在运行,显示屏上呈现着各光伏电站的各项数据、指标,工作人员根据系统的实时反馈进行分析,一有站点出现异常情况,则立即处理。
主控室的电脑显示屏上呈现着各光伏电站的数据、指标
“这是中坝光伏电站的‘探火雷达’。”赵福祥在电脑前一番操作,显示屏上立即出现了该公司中坝光伏电站的实时场景,不仅画面高清,还能随意调控角度、视距。
站长赵福祥为记者介绍中心站的各种功能
该公司在关岭各地的光伏电站体量大、占地广,一旦发生火灾,损失极大,而“探火雷达”同时装载了红外热成像摄像头和超高清摄像头。其中,红外热成像摄像头能实时识别光伏场区异常的热度、温感情况,超高清摄像头则能放大40多倍,可高效捕捉明火、烟雾等异常迹象。
线上控制各光伏电站的“探火雷达”
“当‘探火雷达’探测到异常情况后,会立即反馈至中心站,工作人员会马上派遣无人机直飞现场进行录像,还能通过无人机喊话提醒、警告。”赵福祥说。
中广核公司在关岭建设的每个光伏站点不仅安装了具有防火功能的“探火雷达”,还配备了智能无人机巡航、轨道机器人巡检功能。巡航无人机可以执行定时定点巡航和临时指令飞巡任务,并且当无人机电源不足时,还能自动飞回机库充电,满电后则又继续执行巡航任务;轨道机器人巡检是在各光伏站点“机房”安装了轨道,智能机器人“行驶”在轨道上,定时对设备进行巡检,发现异常则会进行分析并录入系统报备。
工作人员在主控室里作业
“通过无人机巡航和机器人巡检,将各光伏电站的站外光伏矩阵异常和站内系统故障及时反馈至中心站,中心站根据反馈情况派遣工作人员前往各光伏电站开展检查、维修工作,这种‘点穴式’的反馈使我们开展日常工作更加精准、高效,而中心站的建设投用推动了新能源场站运检数字化转型,大大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实现提质增效,创新发展。”赵福祥表示,下一步,公司将加大对“智慧电站”运维系统的研发力度,在软件上不断升级,使工作更智能、更高效。同时,计划在关岭自治县再开发项目,全力打造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为关岭建设“清洁能源大县”和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动能。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 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