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在普定县白岩镇中心社区讲义寨举办的“六月六・民俗美食节”非遗主题活动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让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其中,一道非遗美食 ——“讲义擂茶”,更是凭借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成为活动现场的焦点。
美味的擂茶成为游客喜爱的特色美食
“这是我们的白族非遗项目‘讲义擂茶’,是讲义寨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技艺,也是我们招待贵宾的美食,传承了几百年了。”在擂茶制作区,58岁的赵远娴一边向记者介绍擂茶,一边和同伴们有条不紊地将精选的糯米、粳米碾碎成细米,把炒熟的花生、核桃、引子碾碎,放上一锅水,水开以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食材,加上姜、盐、茶油、芝麻调料,煮成一锅锅擂茶。
当地人正在制作擂茶
30分钟后,大锅里煮熟的擂茶“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泡,香气四溢。赵远娴和赵敏小心翼翼地用碗将擂茶盛起,热气腾腾的擂茶被端到参加活动的市民和游客手中。游客们迫不及待地轻抿一口,醇厚的茶香、米香,混合着坚果的香脆,在舌尖上散开,让人回味无穷,现场赞叹声此起彼伏。
据了解,讲义擂茶的起源可追溯至元末明初,其雏形是古人以茶入药、抵御瘴气的生活智慧。历经千年演变,讲义擂茶不仅保留了原始的制作工艺,融合了现代饮食习惯进行改良,更承载着中华民族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生存哲学,是研究古代饮食文化、民俗变迁的“活态档案”。
非遗美食传承人将擂茶盛起
“讲义擂茶是普定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主要是以糯米、生姜、食盐配制熬煮而成,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美食疗效,同时也为了暗示子孙发达,聪明伶俐,取‘引子’(酥麻)子孙脉脉相承、‘花生’生生不息、‘核桃’聪明伶俐之意,加入擂茶中。”赵远娴介绍,在讲义寨,擂茶制作技艺代代相传,讲义村的妇女人人都能熟练地制作出香喷喷的擂茶,目前,寨子里还有300余人掌握着这项传统技艺,大家都以传承和弘扬这一非遗为荣。
制作好的擂茶
如今,擂茶已成为讲义寨的特色文化符号。当地积极探索 “非遗+旅游” 模式,致力于将擂茶打造成讲义寨“必打卡”的网红项目。通过短视频、小红书等热门线上平台进行引流推广,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而来。游客们不仅能现场体验制作擂茶的乐趣,还能品尝到地道的非遗美食。这一模式不仅带动了讲义寨餐饮、住宿等产业的消费,更为讲义寨文化旅游发展竖起了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让这道非遗美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让更多人领略到讲义村独特的民俗风情与文化魅力。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