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步入安顺经开区杨湖,青翠山峦环抱一泓碧水,山水城交融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展。市民沿环湖透水步道悠然漫步,骑行爱好者穿梭于林荫车道,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水美景。微风拂过,带来丝丝凉爽,成为市民避暑纳凉、休闲娱乐的清凉之选。
鸟瞰杨湖
杨湖,过去名为杨家桥水库,距安顺主城区约5公里,属珠江流域,坝址建于油菜河支流、小屯河下游,发挥着防洪、灌溉、供水等基础功能,默默守护着一方水土。随着城市发展理念升级,单一功能已难以满足城市的多元化需求。
2022年5月,安顺市成功申报成为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为杨家桥水库的转型发展带来机遇,杨湖调蓄项目顺势融入海绵城市建设实践。
安顺经开区城市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林剑介绍,项目团队以加强城市内涝治理、提升排水管网能力、提升城市调蓄空间、提升城市防洪应急能力为重点,科学规划重塑这片水域。
绿树成荫
杨湖调蓄项目总面积约10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约60公顷。一二期工程用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通过多样化的海绵设施,集净化为主、调蓄入渗和减排错峰为一体,目前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在科学规划与精心建设下,杨湖开始了升级转变。杨湖调蓄项目通过设置生态泊岸,构建环湖透水铺装步道,旱溪、植草沟和净化塘蜿蜒伸展,下沉式绿地系统巧妙利用地形优势,湖岸栽种耐水湿、净化能力强的植被缓冲带形成天然滤网,配合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不仅美化了环境,有效减少了地表径流,使雨水自然渗透率提升,成为天然净化储蓄器。
杨湖环湖步道
金林剑介绍,杨湖生态调蓄水体在建设中以“净化雨水、生态修复、资源循环”为核心,通过分层级水质净化、生态驳岸改造及雨水资源化利用,强化了流域雨水收集、净化与蓄滞能力,通过利用自身巨大的调蓄能力,将小屯河流域周边雨水收集后引入水库、补充水源,提供给下游农田灌溉使用,达到旱季有水、雨季可排的海绵体效应。雨季,可调蓄上游来水防洪减灾,旱季时,储存的雨水又能及时用于公园植被灌溉,可替代自来水满足市政绿化浇洒,以“生态活水”提升城市颜值,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如今,杨湖已从过去的水库,蜕变为集休闲、调蓄、生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明珠”,成为市民家门口的休闲栖息地。不少运动爱好者沿着环湖透水步道慢跑,有的市民则沿着湖岸悠闲散步,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惬意。家住附近的市民李先生与家人边走边聊,见证了杨湖的蜕变,李先生说:“以前这里就是个普通水库,周边杂草丛生,湖水也没有现在这么清澈。现在景色更优美了,来湖边散步感觉身心都特别舒畅。”
杨湖周边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为市民提供生态休闲的人居环境,生态停车场、公共卫生间、休息座椅,不少市民前来体验环湖骑行、绕湖徒步、沿途慢走等,感受惬意的杨湖“慢生活”。市民张倩倩表示:“这里离市区近,交通方便,环境又好,周末带家人来这儿露营、野餐,孩子们玩得开心,我们大人也能放松放松。”
“走进100个美丽乡村”徒步活动走进杨湖
此前,在“走进100个美丽乡村”徒步活动中,上千名徒友徜徉在山水间,一览杨湖的美丽风光,不仅聚集了人气,还通过网络进行直播吸引了更多关注,随着杨湖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游客纷至沓来。来自重庆的游客王先生一家,在周边的民宿住下后,在民宿主理人的推荐下开启了在杨湖的惬意之旅。“湖风一吹,暑气全消,这就是安顺夏天的味道!气候凉爽、风景优美,能体验户外活动,孩子们玩得很开心。”王先生笑着说。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餐饮、露营、烧烤、酒馆、民宿等多元业态如雨后春笋,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增收渠道有效拓宽。“外省避暑客一住就是一两个月,晚上本地人也爱来,热闹得很!”农家乐店主赵良萍正筹划引入台球、升级露营装备,提升游客体验。
杨湖新景
一湖碧水映衬发展新篇,绿道蜿蜒通向民生幸福。从杨家桥水库到杨湖的焕新,正以生态为笔、活水为墨,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景。
安顺经开区住建局副局长陈志远表示,经开区持续打造“山湖城一体”的绿色生态设施,优化杨湖的各项功能,提升生态品质,进一步激活区域经济,为安顺建设一流旅游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唐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