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来,强降雨频发,安顺经开区西航办事处辖区内的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12个风险斜坡点,涉及362户、1582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对挑战,西航办事处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行动,科学部署,通过“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全力织密织牢安全防护网。
在西花村花山组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上,监测员褚仁富的身影风雨无阻。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三年的他,对脚下的巡查路再熟悉不过。“这条路我来来回回走了无数遍,为了群众安全,日复一日坚持是我的责任。”褚仁富说。他的工具看似简单却十分有效:卷尺和小木棍。“用小木棍卡在裂缝处,一旦松动就表明情况危险。特别是频繁下雨时,我一天要来好几次。下面住着一百多户人家,丝毫不敢大意。”尽管该隐患点已在2024年实施了工程治理并安装了防护网,但面对当前严峻汛情,像褚仁富这样一丝不苟的人工巡查,仍是守护安全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褚仁富是西航办事处众多一线“安全哨兵”的缩影。办事处国土所工作人员李明介绍,为有效应对辖区内点多面广的地质灾害风险,办事处构建了严密的“人防+技防”立体防线。在人防方面,每个隐患点和风险斜坡均配备了专职监测员和巡查员,严格落实日常巡排查制度。特别是在汛期,严格执行包村干部下沉指导、监测员加密巡查的工作机制,确保“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落到实处。马厂村风险斜坡巡查员唐文富对此深有体会:“按24小时算,巡查将近六次,每次路线需半小时。一旦发现异常,必须立即上报村委会和办事处。”在技防方面,工程治理措施(如防护网)与专业监测设备相辅相成,提升了预警的精准度和及时性。
除了日常巡查监测,提升群众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同样重要。西航办事处每年汛前都会组织地质灾害避险演练,并通过入户走访、院坝会、播放防灾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避险知识,力求将防灾意识深植人心。办事处与村(居)之间形成了高效联动的群测群防工作格局。
近期,为进一步打通预警信息传递的“最后一米”,西航办事处严格落实“211”叫应机制。“‘211’机制的核心是确保预警信息能快速、精准传递到户。”李明解释道,“村(居)明确村民代表包保到户,一旦接到预警或发现险情,能在第一时间通知到受威胁的每一户群众,组织大家迅速有序撤离,最大限度保障生命安全。”
目前,安顺经开区西航办事处已形成责任明确、措施有力、响应迅速的汛期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监测员们在风雨中的执着坚守,工程与科技手段的强力支撑,深入人心的宣传动员,以及高效运转的应急机制,共同构筑起守护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屏障。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