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平坝区天龙镇兴旺村的村委广场,十余名工人正手脚麻利地将刚从村民手中收来的黄瓜打包装箱上车,两台大卡车静待启程。一箱箱装好的黄瓜,即将奔赴广东、上海等市场。
兴旺村蔬菜田地
王虎是兴旺村一组的村民,他既是蔬菜种植户,也是村里的收购商。据他介绍,如今他每天能收购2万多斤黄瓜,待过段时间,他还将收购冬瓜、茄子等多种蔬菜,扩大收购规模。
在兴旺村,像王虎这样忙碌的身影并非个例——走在村里,每隔几十米便可见一处蔬菜收购点,黄瓜堆积如山,处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据统计,全村共有十余个蔬菜收购点。
是什么吸引收购商来到兴旺村的?答案是:蔬菜产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
兴旺村主题党日
“兴旺村种蔬菜的历史已有20多年了。虽然种植历史长,但过去存在规模小、效益低等问题。”兴旺村驻村第一书记任波介绍。为了打破难题,该村通过党员大会、主题党日、院坝会、入户宣传、“数字乡村”平台等方式,并结合村情实际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户种植生长期短、产量高的蔬菜。
要引导农户种植,光靠动员还不够。看不到效益,很难让农户信服。
任波说:“为此,我们村党支部探索‘村企联建’融合发展新模式,聘任当地企业管理人士担任‘名誉村长’,构建‘支部引领+龙头企业+农户’的联动发展机制,让村民真切看到蔬菜种植的效益。”
如今,兴旺村的蔬菜产业逐渐走上标准化、规模化之路。目前,全村蔬菜种植面积约4500亩,种植户380余户。蔬菜产业的发展不仅引导了曾经外出务工的人员回乡种植蔬菜,更吸引了外地的种植户。
工人正在打包黄瓜
年轻人尚熊杰便是从毕节市纳雍县前来的,今年在兴旺村承包了60余亩土地种植黄瓜:“这里地势平坦,种菜有天然优势,更难得的是产业链成熟——从技术到销路,都让人心里踏实!”面对最初种植经验的不足,尚熊杰在村里组织的技术培训中迅速成长。
为筑牢蔬菜产业根基,兴旺村持续夯实基础设施。近年来,兴旺村已实施完成完善硬化机耕道27公里、修建高标准农田排水沟渠3.2公里、道路“白改黑”、50盏照明路灯安装。
道路“白改黑”
党建引领下的蔬菜产业,如今已成为兴旺村的致富引擎。目前,全村每年向省外出售各类蔬菜约2.45万吨,年产值约11200万元,全村每年销售收入约3920万元。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郝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