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蔬果飘香。在西秀区杨武乡的田间地头,各种蔬菜陆续成熟上市,迎来了丰收季,近万亩蔬菜正在绘就一幅幅乡村好“丰”景。
清晨,杨武居委会的毛节瓜种植基地已经热闹起来,绿荫如盖的藤叶间,吊着一个个青翠欲滴的毛节瓜,村民们快速将成熟的毛节瓜一一摘下、送到路边装车,然后运往附近的分拣中心打包发货,基地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毛节瓜6月中旬就上市了,近期上市的还有黄瓜,这段时间是采收、发货的关键期,每天有十多个人负责采摘、分拣和打包。”菜农伍洪艳介绍道,目前,毛节瓜和黄瓜批发价稳定在2元至2.6元之间,她要趁行情好抓紧销售,把市场打开。“现在,卖了8万多斤毛节瓜和黄瓜,收入17万元左右。丝瓜马上也会大面积上市,所以每天发出去的蔬菜会越来越多。”
看到杨武乡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丰富、阳光充足的良好种植条件,今年,伍洪艳和丈夫在杨武乡精选优质品种蔬菜栽种上百亩,有30多亩毛节瓜、60亩丝瓜,还有七八亩黄瓜和苦瓜,且都实现了高产。成吨采收的绿色蔬菜,将通过冷链物流车运往东莞蔬菜销售档口,分销至粤港澳大湾区各地,为当地市民群众的“菜篮子”增“鲜”。
菜农种出“致富菜”,村民鼓起“钱袋子”。今年春种以来,伍洪艳家的蔬菜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和带动就业让当地实现了增收。她说:“目前,光土地流转费就是6万多元,而且用工量已经到500多人次,发了5万多元务工费。这季蔬菜全部收完,估计能带动村民就业增收10多万元。”
抢抓天气晴好时机,杨武居委会椒农杨海和妻子在地里忙着给辣椒树插支撑架,避免倒伏。
今年杨海家种植辣椒16亩,牛角椒最多,线椒、朝天椒种的少一些,“这段时间主要是卖牛角椒。这种辣椒亩产大约7千斤,目前收购均价在1元左右,刚卖了4千多斤,过两天还要再卖一批。”他说,去年种12亩辣椒挣了4万元,今年收入估计不会低。
在屯寨村万马河组,小河这边成片的茄子迎来采收期,河对岸的一片丝瓜地郁郁葱葱,黄色的瓜花和嫩绿的果实缀满藤蔓。村里的菜农郑勇正带着工人把茄树下部分的叶子摘除,帮助茄树快速生长。他高兴道:“这季茄子产量还行,一亩估计要收2.5万斤左右。”
“相比去年,今年我家种的有点多,嫁接苗茄子有50亩,丝瓜有30多亩。现在已经卖了6千多斤茄子给福建经销商,明天要再采收8千斤茄子卖,过十来天就要忙着请人给丝瓜套袋了。”郑勇说,目前,茄子收购价出现下滑,因此,他打算等行情好一些再大量销售茄子,同时也会多方寻找更广的销路,确保10多万斤茄子种得出、卖得掉、能挣钱。
屯寨村村支书、村主任肖应明介绍,凭借良好的地理优势,今年村里种菜的农户多了起来,蔬菜种植面积大量增加。“全村种植辣椒300多亩,茄子、丝瓜、黄瓜等其它蔬菜700亩左右。”他说,千亩蔬菜成了助农增收的富民产业,目前已累计带动13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人均增收2千多元。
“近期,村里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帮助菜农寻找市场、拓宽销路上下功夫,让全村蔬菜真正实现丰产增收,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肖应明说。
当前,蔬菜产业已成为杨武乡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特色优势产业。该乡近年来立足土地、水源、气候等资源优势,紧盯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不仅为全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后劲增强频频赋能,更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充沛活力。
“今年上半年,全乡种植蔬菜近万亩,其中,辣椒4100多亩、生姜3450亩、黄瓜450亩、茄子约500亩,其它如苦瓜、丝瓜、毛节瓜、花椰菜等近千亩。”该乡农服中心负责人陈旭介绍道,除指导菜农做好田间管护和病虫害防治外,杨武乡将积极引导经销商合理设置收购点,满足菜农销售需求,同时,也将发挥烘干厂、冷库作用,为辣椒初加工、储存保驾护航。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