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风送菌香,丰收正当时。盛夏七月,在普定县马官镇余官村的红托竹荪种植基地里,层层叠叠的遮阳大棚下,洁白如裙的红托竹荪从土中探出脑袋,密密麻麻铺满大棚,工人们穿梭其间,小心翼翼地将成熟的红托竹荪摘下,放入竹篮。
种植户周仕勇站在大棚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去年,他租下145个大棚种植红托竹荪,凭借科学的种植经验,产值达到280余万元,尝到甜头的他今年扩大种植规模,租下300多个大棚。
“你看这竹荪,长得多水灵!菌盖墨绿,菌裙舒展,按照现在的长势,今年肯定又是个丰收年!”周仕勇笑着说,2024年3月在当地政府的引进下,他来到马官镇发展红托竹荪种植。
“我们一个大棚有4000多个菌棒,一个棒可以产4两,这样算下来,一个大棚可以产1000多斤鲜品,现在红托竹荪的市场前景好,50多元1斤鲜品,今年300多个大棚的预计产值将是500余万元。”周仕勇说,去年大棚的租金14万余元,今年300多个大棚租金是30多万元。
种植红托竹荪,不仅撑起了种植户的致富梦,而且为当地的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撑开了村民们的“致富伞”。
大棚里务工的村民王珍妹,正麻利地采摘着竹荪。她笑着说:“在这里干活,一个月能有3000多元工资。从竹荪的种植、管护,到现在的采摘,天天都有活干,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既能照顾家庭,又增加了收入,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和王珍妹一样,周边不少村民都在竹荪种植基地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实现了“家门口”就业,2024年该基地共发放务工工资60余万元。
据介绍,马官镇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的大棚资源,积极引进有资质的种植户,由种植户主导种植,充分盘活这些大棚资源。“种植户向镇平台公司租赁大棚,租金用于发放村民们的地租和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铺就了一条增收致富路。”马官镇副镇长胡祥介绍,如今余官村的红托竹荪不仅畅销省内,还远销广东、福建等地,成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下一步,该镇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有效推动红托竹荪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提升红托竹荪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让这一特色农产品成为马官镇的一张亮丽名片,引领更多村民走向富裕之路。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詹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