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镇: 产业为笔绘新卷

2025-07-16 16:58:36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火花镇紧紧围绕“稻香火花镇、四季花果园”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全镇水稻种植面积2.9万亩;大力发展精品水果种植,全镇蜂糖李种植面积6.5万亩;立足资源优势发展新能源产业,全镇农业光伏占地面积1万余亩;同时,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禾弘村小城镇全景

有“李”真甜 日子越过越红火

孟夏时节,正是蜂糖李成熟上市的黄金期。在紫云自治县火花镇兴合村,漫山遍野的蜂糖李树硕果累累,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清甜果香在山间飘散开来。果农们穿梭在果园中,忙着采摘、分拣、打包发货,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今年蜂糖李挂果量可观,果子个头大、品质优。我家种了50亩蜂糖李,亩产超过600斤,按平均25元一斤的价格售卖,亩产值能达到1.5万元,全部卖完预计能有75万元收入。”兴合村村民周龙满脸喜悦地介绍道。他还补充说,这只是保守估算,如果后续天气持续晴好,果子甜度进一步提升,售价还能更高,收入也会相应增加。

精选蜂糖李

作为兴合村最早尝试种植蜂糖李的农户,余成兵早在2013年就种下了10余亩蜂糖李树。经过三年精心管护,这些果树开始带来可观收益。尝到甜头后,余成兵逐年扩大种植规模,如今他的蜂糖李种植面积已达100余亩,今年有60亩进入丰产期。“照现在的市场行情,今年收入80万元不成问题!”余成兵笑容满面地说,蜂糖李让他对未来的好日子充满信心。

兴合村党支部书记杨仕明介绍,近年来,村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推动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将蜂糖李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如今,兴合村蜂糖李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92%的村民都参与到这一产业中,人均收入突破两万元,小小蜂糖李成了村民们的“致富果”。

在火花镇,蜂糖李带来的“甜蜜效应”不止于此。磨安村同样是蜂糖李产业发展的佼佼者,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每到蜂糖李成熟季,来自各地的收购商便络绎不绝地涌入村子。“我们村充分利用荒坡地资源,规模化种植蜂糖李。目前,全村种植面积已达万亩,今年挂果见效的有6000亩。”磨安村党支部书记黄忠学表示,随着后续果树陆续进入丰产期,蜂糖李产业产值还将持续攀升,前景十分广阔。

“火花镇依托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大力发展蜂糖李产业。目前,全镇蜂糖李种植面积达6.5万亩,可采摘面积4.5万亩,预计今年产值将突破3.6亿元。”火花镇党委书记胡伟介绍,通过重点打造,兴合村、磨安村已成功跻身蜂糖李产业产值“亿元村”行列,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标杆。

沃野铺翠韵 稻香绘丰年

碧浪翻涌,新禾吐翠,在火花镇江纳村广袤无垠的农家田坝之上,嫩绿的稻苗宛如被春风精心编织的翡翠锦缎,肆意铺展,尽显蓬勃生机,预示着丰收在望。县级平台公司贵州嘉禾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此流转了300亩良田,此刻,正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为水稻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全力书写粮食增产增收的美好篇章。

瞧!技术员熟练地将水溶肥注入植保无人机的“腹中”。随着一声指令,两架植保无人机轻盈起飞,宛如灵动的银燕,在湛蓝的天际下翩翩起舞。它们穿梭于稻田上空,所经之处,肥料与药物如细密的春雨,均匀地洒落田间。短短片刻,300亩稻田的补肥作业便宣告完成,高效与精准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水稻分蘖生长的关键时期,施肥与防疫管护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唯有悉心照料,才能确保水稻有效分蘖,为高产筑牢根基。”火花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彭金胜目光坚定,话语中满是对丰收的期待。他介绍道,在水稻分蘖期,借助无人机喷施药肥,不仅大幅提升了施肥效率,更能确保药肥及时精准施用,如此一来,水稻产量可提高约20%,科技赋能农业的力量令人惊叹。

移步至洗鸭河村发艾组寨前,极目远眺,层层叠叠的梯田犹如大地精心雕琢的翡翠阶梯,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稻田里,勤劳的村民们正忙着施肥、薅秧,他们的身影与翠绿的稻苗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劳作图。“当下正是秧苗管护的黄金时节,只有将秧苗照料得细致入微,让其分蘖良好、根系茁壮,才能收获沉甸甸的稻谷。”彭金胜感慨道,水稻栽插入田后,管护工作便是决定收成的关键所在,容不得丝毫懈怠。

近年来,火花镇凭借独特的低热河谷气候、肥沃的土壤以及丰富的水资源,锚定“四季花果园·稻香火花镇”的发展定位,积极鼓励村民充分利用良田资源,规模化、产业化种植水稻,为百姓稳稳端牢“饭碗”提供坚实保障。与此同时,当地还巧妙利用土地资源,大力推广稻菜轮作、稻油轮作模式。秋季,金黄的稻浪翻滚;冬季,油菜花海、翠绿菜畦相映成趣,曾经闲置的冬闲田摇身一变,成为了村民们的“聚宝盆”,鼓起了大家的钱袋子,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追光逐绿 向阳生金

在火花镇龙头村甲西坡的农业光伏补充建设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工人们各司其职,专注地进行着焊接、安装光伏支架、铺装光伏板、铺设缆线等工作,为这片土地注入绿色发展的新动能。

工人冉波叶介绍道:“安装光伏支架必须稳扎稳打,急不得。两人协作,一天也只能完成3个支架的安装。每个支架可承载8块光伏板,每道工序都容不得半点马虎,无论是拧紧螺丝,还是安装钢锭,都要做到精益求精,这样才能确保支架稳固,为后续工作筑牢根基。”

近年来,火花镇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当地低热河谷地带日照时间长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农业光伏发电项目。这一举措不仅为紫云自治县新能源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更让农户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利益。通过土地流转,农户每年都能获得稳定的流转费用;此外,光伏板下除草工作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每年二至三次的除草工作,能带来可观的劳动收入。

磨安村光伏发电项目

2020年8月,紫云火花光伏发电站一期项目破土动工。该项目总装机容量达200兆瓦,建成后每年可提供2.4亿千瓦时清洁能源,于2022年12月实现全面并网发电。同年,二期项目紧跟步伐开工建设,占地4400亩,已累计完成投资71869万元,装机容量达156.7462兆瓦 ,持续为区域发展输送绿色电力。

“建设光伏电站,是完善现代化能源基础设施的关键一步。”胡伟表示,建成后的光伏发电站,让曾经荒芜的山坡焕然一新,摇身变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乡村观光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在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火花镇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积极协助黄百铁路火花镇境内羊架河大桥、平寨隧道等工程建设。同时,提前谋划,牢牢抓住黄百铁路建成通车带来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蜂糖李、火花大米、反季节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借助交通便利优势,助力农产品拓宽销路,实现“借船出海”,全面推动镇域经济蓬勃发展。

瓜果香满园 游客乐开怀

夏日时节,火花镇江纳村西瓜种植基地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将刚采摘的西瓜仔细分选、装车,准备运往贵阳市场销售。

在一个种植麒麟瓜的大棚内,来自安顺的游客陈彦妮正兴致勃勃地挑选西瓜,还不时与种植户汤正朋哼唱着欢快的小曲,分享着收获的喜悦。

“听朋友说,火花镇江纳村的西瓜品种独特、口感绝佳,我就专程来尝尝,顺便带一些回去。”陈彦妮介绍道。作为安顺城区人,她和几位伙伴驱车沿着惠兴高速来到这里。品尝过后,她发现这里的西瓜确实与众不同,和周边地区种植的西瓜风味迥异。不仅如此,尝完西瓜,她们还计划前往磨安采摘蜂糖李,再享用一顿美味的农家饭。

西瓜种植基地

种植户汤正朋透露,为了延长西瓜的销售周期,他们采用了分批栽种西瓜苗的方法。目前成熟上市的是早熟品种,而最晚栽种的一批西瓜苗预计在国庆节期间成熟,这种策略确保了西瓜在市场上的持续供应。

与此同时,火花镇洗鸭河村的蜂糖李园也迎来了众多游客,大家或入园体验采摘的乐趣,或直接购买新鲜的蜂糖李。游客刘万银开心地说:“这里山清水秀,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周末来这儿,既能采摘蜂糖李,又能在清澈的河滩戏水游玩,还能品尝火花米饭、河鱼、腊肉等农家美食,太惬意了!”

据胡伟介绍,火花镇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依托蜂糖李、生态大米、西瓜等特色农产品,以及洗鸭河苗族、九岭布依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加大对九岭古村落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大力宣传该镇民族文化、自然风光和特色农产品,吸引了更多人们来火花游玩;打造兴合村蜂糖李产业园、发艾梯田网红打卡点,开发野生瀑布景观,并借助短视频平台,全方位展示火花镇的文化魅力与生态风光,引发广泛关注,有力推动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


责任编辑:李芸 二审 吴丹 三审 陈明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